2016/04/19

關於賽局理論













昨到山中咖啡店, 但一直想著一本關於賽局理論的書. 

Game theory 

the study of mathematical models of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intelligent rational decision-makers.

Game theory is mainly used in economics, political science, and psychology, as well as logic, computer science, biology and poker.

Originally, it addressed zero-sum games, in which one person's gains result in losses for the other participants. 

Today, game theory applies to a wide range of behavioral relations, and is now an umbrella term for the science of logical decision making in humans, animals, and computers. (note1)

賽局的應用很廣泛, 深入理解其意義, 應用面很多,  

勞資雙方之間,  人與人, 團體對團體,  國家對國家,投資決策  
策略管理, 理解的深淺與應用的靈活,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那本書分析了勞資關係的賽局, 對於不懂賽局的人, 被資方吃死,感到很感慨.  

記得以前在英國研究所課堂,  一位同學是大陸解放軍中校, 他英文Presentation上, Porter 的 理論不用,  我看到他的ppp 寫上"孫子兵法", 當時我們 日 韓 台 其他同學都笑翻了, 以為他根本來鬧的. 

但昨我在海邊一直在想這件事.  

真的按兵法,懂策略, 有謀略的人, 很少, 能夠懂賽局,  懂策略, 會兵法, 能佈局,用在人生,用在企業, 用在產業, 用於無形,真正能理解那種競爭狀態的人很少,    

台灣企業上班族真的能懂產業策略?  
真的能一分一秒在產業賽局裡贏得優勢, 維持產業地位嗎? 

如果企業沒有將才, 或者低估了這個競爭態勢的重要性, 只會做產品, 講效率, 低成本, 只會follow 課本, 沒有辦法真正深化對策略的理解, 沒有人才能平衡內外局勢, 只會在辦公室勾心鬥角, 而看不到賽局全貌,  如果賽局的players,  也如此草包, 狀況外,那就還好, 但是如果賽局裡有一個咖, 深暗競爭策略與賽局遊戲,  那賽局裡, 那個狀況外的可慘了. 那將是贏者全拿, 輸者出局. 很像是台灣電子產業很多公司的縮影. 

(note1: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me_theory)

2016/04/15

理想的星期五
















我漸常來這山中咖啡店. 平常人不多, 生意淡, 剛換老闆, 接手沒多久, 就是人少, 我才來的.

我都帶Html5,Python 或Oracle 資料庫及相關技術筆記, 

反覆看, 直到讀熟,練習, 
也帶文學經典,  今帶了魯迅小說全集.

閱讀是神交, 要定下心來, 

所以我到山裡來讀. 旁人初見覺得有點怪,但會發現這是好地方. 
如果想運動, 可沿山梯一直往上爬,  來回共 20 分鐘小爬一陣足已. 

 這些前端技術,程式語言,資料庫我已接觸一陣子, 

現在就是要熟悉,精煉成為技能的一部分.

程式語言, 或資料庫, 原理都有點相通,  其實是可以融會貫通, 皆是在處理資料, 都有資料結構, 也用字串和函數, 邏輯,但語法有點差異. 但主題都是那些. 


不久來了4位客人, 其中一位 女士可能比我小一點,  很端莊, 但我沒看清楚他的臉, 我不想打擾他們,也不想被打擾, 他們選擇坐我旁邊那一桌, 只好旁聽他們聊天.


一開始為他們是一家人, 但漸漸發現又不是, 我無法聽出他們之間的關係, 也不理解怎會來這山裡, 但從談吐聽來,4個人有素養, 聊天極有分寸.  

從言談間我聽出他們的素養

每個人的選擇,對人生有很大的影響.  他們肯定也好奇,我怎會坐在這裡閱讀.  

要對人生的每個選擇無怨無悔.  

漸漸 我聽出其中一人應該是法界人士,  不知是不是新婚夫妻見父母,  

雖他們有點打擾我讀那些"磚頭", 不過 咖啡店本來就是聊天的地方, 
孤僻的是我.  

無意聽到, 也淡淡覺得人與人之間相遇很奇妙,  

淡淡即可, 有印象卻又毫不相干. 

窗外下著雨, 我讀著html5.




2016/04/13

近來的文學閱讀

最近讀沈從文的短篇小說, 芥川龍之介作品,  也讀魯迅的短篇小說, 讀短篇小說我比較能控制時間,分析起來比較簡易. 

沈從文的作品我讀了<媚金.豹子.與那羊> <有學問的人>, 從這兩篇很能看出作者的人生觀和風格, 他的湘西文學, 脫俗而有一種浪漫情懷,  也許現代我們看了覺得不實際, 但他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承諾,約定與相信愛情, 這些美好價值, 從作者未受過什麼正式教育反而很珍貴, 他眼中的都市人是勢利與不貞, 某方面看來也沒大錯.  

可貴的是他對人性的浪漫情懷, 愛的純粹, 沒等到愛人, 就殉情,  那媚金與豹子的約會, 以現在而言就是去開房間, 但沈從文對愛情的約定如此執著, 很濃從他的作品看到他的人生觀. 

我首次讀魯迅的<狂人日記>, 魯迅文筆的洗鍊與冷靜, 讓我讀來覺得他是個標準的知識份子, 在他那個年代要以文字對抗封建思想, 對抗種種迷信與邪惡,  我不記得是否讀過他阿Q正傳, 但在狂人日記的簡潔文字中,  可以看到他所處的社會,與他想要做的改變. 

芥川龍之介 也是我讀到很喜歡的作家, 讀一篇 就可以學到很多創作的技巧和原理,  他的文筆冷峻, 文筆有點恐怖,  <地獄火> 那想像力很驚人, 情節轉折很驚奇.

其他還讀了莫言的<生死疲勞>,講大陸文革時期農村農民與土地的故事,  這長篇小說我讀起來比較辛苦.  之前還讀了高行健的<靈山>, <一個人的聖經>.   

我從作家的作品去觀照自己經驗之外的社會百態. 
從沈從文, 高行健, 我看到少數民族的生活, 從莫言我看到大陸過去的農村生活, 在當時的社會下是什麼樣貌,  跟我又有何差距和關聯? 

從讀文學作品開闊我的視野.

還有一個作家是山崎豐子,  讀過大陸的傷痕,  再看看日本在戰後人民所受的苦難與對待,  對人民會有一種超越國族的同情和關懷. 很感慨過去的思潮如此的折磨任的命運. <不毛地帶> <命運之人> 是看日本人民在二戰時所受的苦痛和面對戰爭的恐懼, 原來人都是一樣的.

對我啟發很大的作家是英國的毛姆,  <人性枷鎖> <月亮與六便士> 

我喜歡毛姆的文筆冷靜和簡潔, 我熟悉英國的環境, 所以他的描寫對我而言是熟悉的,  Euston 車站,  不去牛津,  跑去巴黎學畫, 這些地點對我有熟悉感也加深了對故事背景的認識.   

毛姆非常擅長看透人性, 人性的猶疑不定, 不忠貞,  拜金虛榮, 還有性的魔力讓人失去控制自己身體的理智而受盡折磨. 

這些作品深讀可以累積很多創作的能量,  直接會用, 用在適當的情境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閱讀後, 會運用成為自己創作的素材.  這道理跟程式設計是相通的.

2016/04/12

小閱讀

今晨檢視過去的po文, 整理了一下, 想調整一下書寫的方向, 

不再以書為主, 而以閱讀的心得 感想做為文章的主旨.  

以寫作思路為主體, 會是一個比較合理 通達的面向.

書, 有很多界線,  

有很多書的背景 寫作的章法和表達方式 很不對味口. 

讀者的專注力也是一個問題. 

還是有很多題材 主題, 並不熟悉.

隨心而寫,  寫出自己,  會比較開闊與自由.

希望能在一點點調整後, 發現更多閱讀的樂趣.

2016/03/28

失落的成功經典

更多有關 失落的成功經典─發揮正面思考的威力 的事情

清末民初的年代作者就能有這樣的新思維, 這本書值得留存,  內容不多,卻言淺易深, 尤其是有些人生經歷後,再翻讀此書, 異常珍貴.

人的價值是在精神意志,心願. 命運是自己造成, 現在資訊流動速度很快, 環境對人影響越來越小, 主要是人為.

生命的目的是成長. 照自己意願發展, 以行動養成積極的習慣,克服人性的缺點.

光這簡單的道理 就已經說明很多人的人生.

知識很重要,但更重要是一個好的心靈, 修身才是根本.
人的差異是在於信念. 不必人云亦云,不用跟風, 相信自己的信念.

當讀過很多很艱深的書, 再翻讀這本經典,覺得很寶貴.

簡單的哲理, 卻在心裡有很深的迴響.

沒有人是完美的,  人都是一生犯了很多錯, 才從錯誤中悟出很多道理.
體會這些道理, 讓我們的錯誤減少, 往美好的人生前進.






2016/03/23

莫言 生死疲勞

驚嘆莫言長篇敘事能力,

關於文革時期大陸農村人民與土地, 

時空背景,社會結構,社會 對我有些差異, 

從小說理解對岸過去歷史,人物的關係結構就跟現實工商社會不同,

地主西門鬧,正妻,二夷,三夷所架構的豪門背景, 

人物的交織都在家族與人民公社之間,死後的轉生輪迴,章回小說的文體, 

是描寫大陸文革農村社會的在集體社會的人與人之間的糾葛

要看幾回才能慢慢融入那個時代的故事情境. 

他們的人生都是與組織單位相關,往事,暴力與光怪陸離.

對我難以有共鳴,會不同,普世價值在集體組織中,也微不足道, 隱約可以讀到那些人性的光輝,

但很快的又被繼之而來的批鬥或災難而不顧淹沒. 

為何人與人有這麼多仇? 

為地,為權益,是貪,還是慾望?

看到一個大陸農村社會的痛苦與掙扎.樣板與真實人生的差異, 
小說描繪出的醜陋原來才是真實,字字的剖露才是作者的美.

總是反反覆覆讀來讀去,在清醒與夢境之間,夢見生死輪迴,憶到過去的集體記憶卻又不曾經歷過的悲劇. 

感嘆作者的宏觀與氣度,

長篇的文字是藝術,也是社會的反照.

作品永存.

2016/01/01

論創作

是高行健對創作精闢的分析. 創作應用無所不在,在生活, 在工作, 在所見所聞的感想, 深度理解創作, 面對人事物,能善用自己的邏輯與表達方式呈現, 終生受用. (note1.2) 文學能穿透歷史政治, 看穿人世假面直指人心 (note3) 大陸的生活背景,創作受管制, 寫作是活見證,是人對自身價值的確認 求真的自由何其珍貴. 要珍惜語言書寫的能力 文學是個人的冷靜觀察與反思,孤獨生智慧.是人生困境的觀照 (note3.4) 所以文學能具普世價值,超越意識形態, 政治籓籬 文學貴在發現人間真相, 出於個人呈現人生真實 創作以不同人稱及不同人稱的心理表述讓創作的角度與層面更加豐富也更加自由. 你我他的敘述觀點加上你我他三個面向的心理層面,衍生出豐富的對話, 例如, 我跟我的心裡對話, 我的心裡想跟你說的話, 他口頭講的話你心理根本聽不進去, 你心裡想的事其實我心裡清楚. 創作從敘述的人稱與心理層面交互作用, 創作的空間變大變自由. 寫作是內心的絕對自由. 文學可以是歷史的補充,是真實的見證, 是觀照世界也內省自我, 作家是社會的冷靜觀察者,是人生的觀察. 文學又比歷史更深刻,更真實. 作家的良知是清醒的眼光. 文學,道出真相, 用語言 小說,反映人生困境, 靠敘述 戲劇,靠表演,透過人物作間接表達,靠台辭,對白,獨白當眾說演 繪畫是平面 創作是在意識的三層表述反映意識深層結構. 方法是技巧,展現人生體驗. 創作不僅是反叛,貴在創新. 美是主觀,審美重在過程,藝術並非因果邏輯,也非歷史,而是直觀 他寫了很多主題, 談詩意與禪,也談水墨,也談自己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的創作歷程, 創作是個人的人生經歷,是沒有主義. 以他 周圍的環境的限制,能如此超越國界與政治意識,發出豐富的創作能量, 創作是個人修養, 是自學. (note1: http://www.anobii.com/books/論創�...) (note2: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 (note3: http://laumeiyee.blogspot.tw/2010/0...) (note4: http://hc.ntua.edu.tw/releaseRedire...)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