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6

當世界又老又窮

更多有關 當世界又老又窮 的事情

這本書,若主詞換成自己,立刻焦慮起來.

隨醫療進步,長壽將伴隨老年化及失憶症,  西班牙, 義大利, 日本,南韓,台灣人口持續老化, 老年人數量增加將影響每一個人及全體.

老人的特質, 脆弱,備受苛護,虛弱, 仁慈, 煩人,甜蜜, 昂貴, 睿智, 孤獨,格格不入.    有惱人的一面,但也有很溫暖的一面.  我們要學欣賞老人的美,老人的智慧,老人的安定感,  是一種很溫暖的陪伴. 

人生重要的事應是要知道自己想過的生活,  不應過度盲目追求外在的期待.    學習積極安排自己的生活, 保持社交性, 勤於活動, 安排藝術活動, 打擊樂,舞蹈, 作志工, 讓自己維持在最佳狀態.  注重飲食,運動,對生活的投入. 

人口老化,家庭萎縮是個問題.  學會交新朋友,  參加團體, 也可學習西班牙的生活方式, 吃是一種社交, 是情感分享,是共享美食的時光.  常在這樣的狀態 可以讓人在健康的狀態.  亞洲人應該滿嚮往的吧 

老化,細胞逐一生鏽,不像年輕時,賀爾蒙,睪固酮旺盛, 朝氣蓬勃.  眼睛可以透露一切,  身體發炎與免疫系統有關.   

衡量老化的方法是對壓力的回應與恢復的能力. 
單身子女與父母同住對老人有好處. 
但必須想想以後誰來來照顧你?

這應該是大家將面臨的問題, 單身, 少子或無子, 自High, 單人飲食,  單人旅遊,  看病,就醫,住院, 身後事.   閱讀這本書就是看到現在社會的結構及未來.   看清楚, 想清楚,規劃清楚, 體驗老化的過程並與讓生活充實有意義.


其他相關書籍推薦

曾野陵子,晚年的美學 http://www.anobii.com/books/%E6%99%9A%E5%B9%B4%E7%9A%84%E7%BE%8E%E5%AD%B8/9789866759321/017ddbeed6b77e12fb/

老年之書 http://www.anobii.com/books/%E8%80%81%E5%B9%B4%E4%B9%8B%E6%9B%B8/9789866513404/01720891fa9ae89ced/

2014/06/15

第五項修練

更多有關 第五項修練 的事情

這本書適合作為企業內部教育訓練書單.  
企業若能與員工共同思考書中的問題與重點,大概都會是成功的企業.  

職場人也可以暗自檢視企業是不是運用這一類的書及觀念 以了解企業的公司治理水平.    

自己心中也要有一把尺,不用太隨波逐流,  

好的企業要用到各種多樣的知識和人才.  
爛的企業 員工是當奴才. 

這本書是企業語言.   

現代企業必須是學習性組織,  
要有對共同遠景的渴望和自省能力.  

必須強調系統性思考, 系統性學習,  以系統思惟分析整體結構, 能描述系統圖.  

企業往往有很多的障礙阻礙了團體的學習, 當彼此有利害關係, 要彼此真誠就變的很困難.  

領導者有義務要不斷釐清願景與現況, 要不斷看清現況

在一家公司內,團隊能一起學習, 願意學習成長, 朝正確的願景前進 並能真正包容多元 並有一個完整的資訊架構將企業內外連結, 這家公司真的就很了不起.

這本書理想性很夠,  但在台灣職場卻很天真,不實際.  

但還是嚮往這樣的環境,  可以學習, 可以有共同目標, 可以分享; 但台灣的企業公司治理是這樣子嗎?   

2014/04/20

科技創業聖經

更多有關 科技創業聖經 的事情

這書是MBA的必讀書.

創業的重點:

1 選擇對的產業,
2 找到有價值的機會,
3 掌握到科技的演變, 
4 鎖定市場的真正需求,
5 利用既有公司的弱點
6 管理智慧財產權
7 將報酬導向創新
8 選正確的組織架構

找到過程需要很多辨識方法. 要學會評估每一個機會. 必須了解科技的演變. 政策法規的改變, 人口結構的改變,  以確定目標, 然後依據目標, 架構組織, 將目標與績效報酬連結. 加上執行力和領導力. 商業知識滿重要的,有助熟悉產業鏈及相關知識,作為評估的基礎.

這本書讓我複習商業的應有技能, 實務往往更多變化, 
但這本書還是提醒我,商業該有的敏銳. 

2014/04/16

再起動

更多有關 再起動 的事情

This book published on 2009.  I borrow this book to refresh my business acumen. Many topics, mentioned in this book are still very effective.  

About new economy, how are we facing the new economy and leave away from the old economy.  
It's depends on our ages. If you are young, you may already in this new economy, that is shopping online, using mobile, not to work under a traditional hierarchy...etc.  If you are old, you are experience this transition from old way to new one. That is difficult.

What is new? 
those are about project-oriented, web 2.0 based, no bureaucracy, informative, everything are digitalized, open-source spirit, low cost and quality consideration...etc.. 

New continental is also on the elder market according to demographic profile changes. We should not expect our career in order or step by step.  
Routine jobs are gone or at a lower wage.  
Job meaning is changed. Job will be more flexible and project-oriented for problem solving.. 

Because problem is solved, so your value is demonstrated, then salary and job are generated, that is a reality we are experiencing. 

For professionals, there are three issues below we need to concern to face the new situation:
   
1 To change the way we spend money
2 To change the time we spend.
3 The location of our living. 
    
About MBA, don't expect too much on that. We can obtain the open course the learn almost every subject we want.  I don't mean it is not important. I still cherish this process of education.   I  mean that degree is not a guarantee.  All still need to experience in real business world. 

New media impacts on new world and it accelerates to leave the old economy. So try to get familiar with You tube, Amazon... all kind of new new tools to improve and upgrade productivity. This is what we should adjust for fitting in new economy.  

2014/02/28

228紀念日

昨天是228紀念日,下午到228公園,隨後到重慶南路逛了一下書店. 

出版這行受數位化的衝擊很大,  這也是預期中的事,  早點轉型 找到新方向,比較好.  也不仿與我交流, 我很樂意提供我的觀察與看法. 重慶南路開書店已不賺錢了, 店家紛紛改成賣麵包與咖啡. 賣書同時也要和其他行業相競爭, 這些老闆怎們不想想問題及轉型之道?

以下是我選的書單:

這是一家學畫補習班的櫥窗 在228公園旁邊, 還不能拍, 他們給我一張DM









繪畫的這些技法其實是藝術家的基本功,  藝術家有沒有底子,還是要看這些基本東西.
但現在有些人做法可能就不是這樣, 
有時我也不知如何評論沒有底子太隨心所欲的作品. 













未來咖啡店的生財工具




可以感覺到書店的書已不再有選書的敏銳性. 當營運有危機徵兆時,就應該有所作為, 現在我都不知該說什麼了. 電子書是個創新方向和機會.  適合科技創業, 類似1對多, 小兵立大功這種Model.  賣書如果沒有掌握書中的知識和科技其實和賣菜一樣. 知識經濟的相關行業怎會迷失在數位經濟裡的資訊法則呢? 

2014/02/18

LinkedIn 專案經理教你建立人際關係六大絕招

LinkedIn 早期專案經理 Patrick Ewers 現如今的工作就是幫助科技界人士透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完成他們的目標,相比那些喝膩了的心靈雞湯,他的建議更簡單、更真實、更有效。
不管你是否承認,多數人對「人際關係網」的概念都感到不自在,即使是成功人士,佇立在雞尾酒會的人海中時,或是向老同事求介紹時,都會感到壓力與焦慮,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 Ewers 看來,訓練是必需的,同時也應消除心理阻隔,讓你抓住機遇。
史丹佛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的研究表明,人們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與成長型思維模式。前者認為人的性格與能力無法改變,一旦遭遇挫折,也不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後者則恰好相反,認為透過努力便能不斷提高——這也正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所需要的。
Ewers 認為,只要你接受自己無法在每次人際交往中都做到完美,主動與他人交流就容易多了,從而從中創造價值。

1. 創造機遇

不管是為了找工作還是找投資人,首先你要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另外,你在人際關係網中越活躍,就越有可能在正確的時間找到正確的人,在交往對像以及表達清晰度方面多用點心思,好運就能更快光臨你。

Ewers 表示,很多時候人們是樂意幫忙的,但我們總沒能讓對方知道我們想要什麼,請求總是埋沒於客套話以及閒聊中,甚至從未表達出來,事實上,你把你的需求告訴越多的人,成功的機率就越大。
如果別人碰到了一件與你相關的事情(工作、交易、介紹或技術)然後想到了你,你的機遇就來了,你不能控制別人何時找到機遇,但能確保他們首先想到你,這也正是多數人大有提高空間的地方。
Ewers 將這稱為心理佔有率(mindshare),即在特定時間點你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心理佔有率越大,獲得的機遇也就越多。同時這也再次說明了清晰目標的重要性,因為你很難同時在多人那裡得到較高的心理佔有率。

2. 提高心理佔有率

兩種方法:
  1. 經常互動:推銷員就是如此,他們一次次出現在你面前以防某種需求增加,但你不能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你所關心的人,因為這讓人掃興,別人也沒那麼多時間。
  2. 創造良好體驗:如果你能不斷給人們帶來積極正面的體驗,他們便會記住你,從而助力成功。體驗越好,你們就可以聯繫得越少。
Ewers 說,在體驗經濟時代,如果在每次互動中你都能讓對方感到有意義有價值,你就贏了。但是,良好體驗遠非愉快體驗,別人喜歡與你交談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在某個關鍵時刻想到你或者引薦你,所以你需要創造真正的價值,分兩步走:
  1. 找到他人的需求
  2. 想方設法滿足這個需求。Ewers 建議在第 1 步中與他人面對面交談,隨後就可以通過面對面以外的其它方式跟進下去。

3. 用最小的成本創造最大的價值

為了為他人創造價值,你無須投入太多精力,很多時候只須在日常交往中注意舉止,多關注別人的需求,養成習慣用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價值。
把他們介紹給其想見的人,或是關於他們遇到的問題的文章,或是告訴他們你把其作品發給了其他人。很多時候只需發一封 email 就行了,容易養成習慣,別人也會對你滿懷感激。
最容易創造的價值是基於情感的,它不需要你花掉任何東西,你只須給予別人即時的積極反饋。很多人在表揚別人時都會顯得過於謹慎,想想你可曾因為別人在會上的精彩演講而當場甚至在會後讚揚 ta?如果你看到了別人的閃光點,就說出來吧,你又不會掉塊肉,這會讓他高興,尤其是當著他同齡人的面說出來時。
Ewers 見過了很多人,他們在工作中都十分焦慮,沒有時間也沒有意識給予他人正面反饋,但這也讓時機愈加成熟,試想,當你對跟你一樣焦慮的人說些讚美的話時他們會有多麼高興,這樣做也能極大改善工作環境。
有些人之所以不願為別人創造價值是因為他們把成功看成了零和博弈,別人的成功只會讓自己感到更不成功,這種思想無疑應當被拋棄,要記住讓別人成功也能讓自己成功,這不僅是積極的,也是正確的。
再送你兩招:
  1. 建立共同語言人們天性就想成為集體的一分子,所以在與人交往時,應該融入對方的圈子,比如一句「我也喜歡那個 APP/部落格」就能讓對方感到你與自己相似,而有研究表明相似就能帶來好感。
  2. 真誠溝通你不應該假裝自信,而應該真實地表現出好奇,通過詢問對方,你能獲知他們的需求,你的真誠能留下一個好印象。

4. 養成習慣

Ewers 把習慣定義為一種根深蒂固的自動化行為,以致於你都不需要思考它,這就像是刷牙,日曆上沒有寫明,但你每晚睡覺前總會去做,即使不能從中得到即刻的快樂。
要形成一個習慣就得在一段時間內有意維持這種行為,在它變得自動化之前記得回報自己,將它與積極事物聯繫起來,你定會愛上它。
所以,Ewers 建議每天給你圈子中的人發至少一封 e​​mail,也許就能得到對方的感謝,這也激勵你繼續發下去,形成良性循環,甚至能改變你自身,與人聯繫也不再只是關係管理了,而成為了獲得滿足與快樂的源泉。

5. 與恩人保持聯繫

Ewers 建議你每月或每六週與那些曾幫助你的人聯繫一次,他們或者推薦過你,或給予你建議、指導以及各種機會,所以,時不時跟他們打聲招呼是遠遠不夠的,你應該盡力去幫助他們,這能讓對方感到被認可,為曾給予你的幫助而自豪。
作為 LinkedIn 的重度用戶,Ewers 也推薦你使用像 Contactually 那樣的關係管理工具與身邊的人保持聯繫,這對於聯繫你的恩人而言尤為重要,他們或是老教授、前老闆、朋友的父母,在這方面你要做得系統化,不要錯過了未來他們可能給予你的機遇。
然後就是聯繫方式的問題,只須記住不要擾亂別人的生活,鑑於此,除了面對面交談外,email 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做到了以上這些,以後你一旦需要幫助找他們就容易多了,比如你若是一位在苦尋種子輪融資的創始人,你就能請他們幫助你完成接下來的若干輪融資了,甚至還能幫你解決招人問題。

6. 大膽尋求幫助

Ewers 說,如果你與他人有一段積極的體驗,以後請他們幫忙就容易得多,尤其是在請別人幫忙介紹工作時,對方會感覺很熟悉了解你,所以會把你介紹給重要的人。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願向年長的人尋求幫助,不想給對方留下一個沒有能力或在利用人際關係的負面印象,要解決這點很容易,忘掉它,那隻是你的想法罷了,大膽尋求幫助。在 Ewers 看來,向他人尋求幫助也能創造價值,當你請別人幫忙時,對方其實會很樂意,因為這表明你認為對方是專家,你認為他們在這個領域裡有見識有影響力,關鍵是你要表現得真誠,假腥腥地尋求幫助只會給你的事業帶來不利,所以,如果你相信某人能給你帶來幫助,就大膽告訴他吧,對方一定會積極回應。
為了說服對方幫助你,你應該就為什麼你需要他們的幫助給出誠心誠意的解釋,或者承諾給他們相應的幫助。當然了,措辭也應得當,你不能說「你能把我介紹給某某嗎?因為我想把某產品賣給他們」,而應說「我想與某某聯繫聯繫,因為我想了解某產品的相關情況」,真實而文雅,對方也更容易接受你的請求。
在你尋求介紹時,你需要表明你對他人具有同樣的價值,比如,你說你願分享自己的見識,或幫助他們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或者你知道有個人十分適合他們的招聘崗位,再或者你熟悉某個出色的導師等等,雖然需要花點功夫,但這無疑將會給你帶來機遇。
總之,建立有價值的人際關係只須把天平朝有利於你的這一邊稍稍傾斜即可,用不著做多少,你就能得到很多。
[ 本文編譯自:firstround.com) ]

2014/02/12

湖濱散記

最近看了三本書,分別是 湖濱散記,湖濱書簡,一個人的遠行, 作者是梭羅.

台灣近20年追求經濟增長,特別是2002年兩兆雙星政策的推動, 加上產業代工模式盛行,在徒求增長,追求科技,不思人文, 不思考生活意義的辛勞生活, 並未給人民帶來實質幸福感, 閱讀這三本書讓人想一想整個國家社會是否走錯了發展的道路.

人要適切的孤獨, 才能保持清醒, 要與人適度保持距離,才能對人懇切. 

不要因為無知,而讓生活過的操勞. 不要盲從而成了自己的奴隸.

試著分析自己的生活, 人其實像火爐,要因應外在壞境調整內在而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 

唯有安貧樂苦, 才能觀照人類生活. 
唯有熱愛智慧,案智慧的指引 過一個簡單獨立,寬大, 具信念的生活. 要在現實中,找到勇氣與靈感, 用熱情來珍惜現況. 

人往往無知何為真正有價值並值得尊敬的東西; 而是受外在指引才對東西認為有其價值.  

住所要乾淨輕便, 要追求適合自己的東西,  
如果能感受到四季的變換, 便可以進入高層次的生活, 

培養對萬物有感的心靈. 不要盲從外在, 而應追求內在精神價值,

徒步走路  旅行,勿到老時空遺恨.  

人可以吃的簡單,活的強壯.  單食瓢飲度日且珍惜自由. 自有的追求自己的夢想,  獨善其身, 獨樂樂. 獨遊.  

合作在他看來是不會長久. 盡可能 "自由自在的生活". 追求自己的生活,活的深刻 活的踏實, 簡單生活. 唯有價值, 才能永恆. 真心閱讀真誠的書是一種崇高的的訓練, 書可以啟發讀者,要多讀文學佳作.   領會書中的話,找到智慧. 做自己內在心靈的探險家. 


更多有關 湖濱散記 的事情

更多有關 一個人的遠行 的事情

  更多有關 湖濱書簡 的事情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