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0

兩岸民眾交流社交禮儀技巧

今天發生一件共諜案, 來自中國的政大企管研究所畢業生周泓旭被爆是共諜,遭檢方搜索約談,並在今天依違反《國家安全法》羈押禁見.

兩岸還是有很多敏感的部分不宜過度接觸,  尤其對收集對方社會或組織情況很容易產生誤解,但是網路時代一般性資訊任何人都可以上網得到, 這沒什麼大驚小怪, 

該如何掌握其中分寸?
關鍵就在這裡. 言談失去分寸, 就被誤認是共諜台諜, 但是,不聊聊要怎麼交流?

有幾個小技巧,可避免誤會, 當成社交禮儀的練習,就不會失禮, 也避免過度探測對方隱私. 這方面大陸人是可以調整一下.

  • 忌要求對方做事. 收集資料, 探測部會, 要查要自己找. 網上都有阿. 若不是做生意, 不應有對價關係. 
  • 多聊一些政治敏感性之外的議題, 還是很多方面可以交流, 如果聊到分歧點,可以沉默不回答吧. 

文學,藝術,音樂, 文化, 教育, 商業的主題反而激盪更多.      
以前我有大陸的同事, 現在也還有連絡, 我們聊美食也聊到兩岸,他的環境給他的認知與我不同, 但他提到"阿基師",我特別去書店幫他買的一本阿基師人生自傳, 還寄到無錫家給他, 信封裡還送了幾張青天白日滿地紅的貼紙, 我沒什麼意思, 他也喜歡, 他在碩放, 我也知道碩放以前是個軍機場, 但我會這麼無聊一直問那機場如何如何嗎? 

所以社交是需要有點技巧, 大陸人也是很多懂禮儀的,多往一些好的方向去交流, 差異並不太大的,差異是在政治分歧,不是人民. 我還想幫他買點什麼寄過去,但真的不知道買什麼? 都有阿, 難道大陸人自己不會用淘寶嗎? 

商業資訊真的沒什麼? 台灣人很多整天看A股, 那大陸人研究台積電,鴻海,又有什麼大驚小怪? 兩岸通婚的也很多, 是不是間諜是在分寸.  這時代是資訊太多, 不要要求對方做事,這也很合理, 不要對價, 交流友誼要建立,不要因為政治而降低了認知.  

我是常常看A股,也常看人民銀行統計資料,這誰都可以看阿,  但我不會要求大陸人幫我收集這些資料, 要看要自己找 

兩岸交流不應變成猜忌,不信任. 過去無法改變, 能作的是面向未來, 也不要一直往黑暗面一直鑽牛角尖, 網上Youtube 看一看就知道以前大陸怎麼搞的, 大陸歷史錯誤並非我們的經歷過, 這些都不是我們能改變或該承受的. 兩岸該做該學的是"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多作一些有益的實事, 向文明靠攏.

我讀大陸文學作品, 我從文學和電影去認識大陸, 莫言<生死疲勞>, 高行健<一個人的聖經>, 張藝謀,陳凱歌, 不同社會,也許進程不同,但是互相觀摩交流無仿吧.

最重要的還是存乎一心, 所謂"害人知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要言行一致,做些實事, 忌以意識型態看事情, 這樣眼光太狹隘,  大陸有無如此? 想一想?

交流無仿 但不要失禮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