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6

影响市场的第三势力


 吴现广
  按经济规模计算,2万多家国际非政府组织(NGO)就有1.3兆亿美元的影响力。这还是霍普金斯大学15年前的统计。它超过了当时中国的GDP。如果把各个国家国内的非营利组织(NPO)也计算在内,那么它们经济活动的总和可以跻身全球十大经济体行列。
  在NGO/NPO最活跃的美国加拿大,它们雇用了大约8%的劳工,贡献7%的GDP。政府机构、商业企业、公益组织已经形成经济上三分天下的格局。与前两者相比,NGO/NPO倍速增长。形式上,它们也早已超出传统的慈善救助,并开始直接影响从医药、农业到能源、教育各个行业发展的业态。
  进入21世纪,它们拥有的“理想资源”吸引着全世界所有的政府和企业。对这种新兴的社会力量,中国企业还未形成系统的合作策略。
  二十一世纪最稀缺的资源:
  理想与愿望
  自开始起,NGO/NPO就善于汲取人们的心性资源。我们熟悉的有国际红十字会,它是瑞士慈善家杜南(Henri Dunant)在1863年创立,用以救助战争中受伤的士兵。到了21世纪,NGO/NPO已经进入社会的各个方面,但依赖志愿者的理想愿望和心性资源这个原则从来没有改变。维基基金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知识组织,它每个月用285种语言为4.7亿使用者免费提供2300万篇文章。完成如此宏大的项目,它依靠的是10万自愿者充满热忱的贡献。BRAC(早先的孟加拉农村发展委员会)向超过1亿人提供自我发展的小微贷款。多年来,它从全球汇集了50亿美元的捐助。
  这种心性愿望资源正通过NGO/NPO这样的“理想组织”形式影响全世界。非政府组织谷神星联盟(CERES)130个会员组织掌握了11兆亿美元的投资和资产(超过中国2012年的GDP)。它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模式,影响全球各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20多年来,位于澳大利亚的坎比阿(Cambia)持续倡导创新公开、知识公开、版权公开。在众多有影响力的基金会支持下,它已经成为技术标准行业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NGO这种“理想组织”活动最有新闻效果的表现莫过于去年流行全球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欧美每个大城市的金融区都汇集了一群对资本垄断势力深恶痛绝的人士。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安营扎寨,长期示威,着实让商业金融机构认识到零散的意愿积聚起来后的冲击力。
  商业市场动员的原动力来自欲望和需求,国家政府动员能力根植于保护和剥夺,非营利组织的驱动力源(600405,股吧)自参与者的理想和愿望。在全球化经济和社交网络技术的武装下,原先零星的个人愿望可以通过NGO/NPO汇涓成流。志愿者的理想与愿望也成为这些组织最大的资源和左右社会的支点。
  经济全球化的另外一个后果是生产能力过剩。一家跨国汽车企业能让全世界每户门口停一辆车,一个中国的鞋类生产基地可以为70亿人提供四季的鞋。当产品的功能价值充分满足后,优质心理感受价值属于那些懂得创造新的消费理由的企业。它们擅长和NGO/NPO联盟,采集利用那独特的理想与愿望资源。
  采集“理想资源”的策略
  马斯洛逝世后,人们从他的未定稿中看到“第六项需求”:理想化的需求。在“自我实现”的第五需要之上,社会的人有追求共同理想的自然需要。NGO/NPO组织的单纯价值观和志愿行为成为“理想活动”的最佳载体。如今,做慈善的商业企业越来越多,但会通其中规律,把慈善、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策略有机结合的企业家却很少。
  我曾经就读的南加州大学紧邻洛杉矶治安最糟糕的社区。长期以来,名校与“恶区”之间格格不入,学生受侵扰,校区被涂鸦。沈伯(Sample)校长上任后,学校全面推进“社区和谐”策略。从雇用当地人做起,为本区学生提供奖学金,还有邀请本区青少年参加夏令营,观看橄榄球队训练等一系列亲善活动。20年来,南加州大学不仅保持“富有社会责任组织”的声誉,而且让周边社区把学校当作友善的一分子。愿望改变观点,影响行为,进而为学校创造了相对安全的社会生态。
  星巴克咖啡的创始人舒尔兹也深得社会生态的规律。星巴克从社会关系的角度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倡导保护中小咖啡豆种植园,推动环保的种植方式。这些注重“社会关系”建设的做法看起来会增加成本,但与公司“关系营销”的策略完全一致。只有购买它的咖啡的时候,有心人才意识到“忽视成本,讲求关系”自然成为说服消费者接受它高价咖啡的潜意识理由。
  受理想和愿望正面刺激和影响的潜意识左右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懂得这个原理的企业积极与相对应的公益组织合作,力求商业策略和慈善活动的一致与整合。
  当“崇高”全球化之后
  在社会概念领先企业推动下,“理想消费”已经成为商品内置价值的一部分。结合产品功能,设计“崇高理想”能力也演变为这类企业的新的核心竞争力。当“崇高”全球化的时候,不强调价值观的企业经常被认为生产“低劣”产品。这已经成为中国出口产品企业的新郁闷。从玩具到通讯设备,竞争已经从生产质量、设计体验升级演变到“环境责任”和“社会价值观”。
  一方面,国际竞争企业刻意利用全球消费意识的升华和转型,搞“崇高”竞争;另一方面,普通消费者理想需要和价值愿望也在全面改变。代表理想化需要的一些核心概念,责任、关爱、和平、可持续,已经成为不同行业商业意识形态的基本话语。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新一轮国际竞争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产品性能比较,它最终落在“商业意识形态”的竞争。至此,NGO/NPO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同盟军。企业必须将与公益组织合作的管理融入日常的生产和营销活动中。策略管理NGO/NPO的“理想与愿望”资源可以从下面的步骤开始。
  厘清本分与本源。食品企业只要做有助健康的慈善活动就是坚守本分。电子企业为贫困学童送电脑、铺宽带的同时也就是在培育下一代客户。那一定是保本开源的善行。
  坚守诚心与正义。只要符合本分与本源,就不必在意社会公益活动对具体商业的帮助和回报。实践理想的价值如磁悬浮列车与轨道,只能行于其上,不可落入其中,切忌公益与利润的对价和兑现关系。
  培养“理想工作者”。企业员工是“理想工作者”最佳的候选人。公益活动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管理过程与企业日常的生产活动都有本质区别。生产的好手不一定是公益的楷模,同理,热忱公益的员工不必是生产的骨干。
  二十世纪最后10年中,全球公益组织的数量翻了五番。政府组织、商业组织和NGO/NPO为代表的理想组织三分市场的大势已成。因此,追求国际行业话语权的中国企业必须系统建立与全球公益组织合作的新策略。(作者为加拿大莱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特聘教授

世界经济形势、政策走势与中国对策


 在对当前世界经济现状作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预判未来趋势以及主要经济政策走势和影响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目前和未来经济问题的前提。因此,在分析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和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进而对主要发达经济体业已或即将采取的政策进行研判后,中国应及早制定应对之策,以提高经济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基本判断:总体向好
  (一)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略高于2012年,但复苏动力不足
  联合国2012年12月份预测,按照汇率法GDP加权,2013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4%,比2012年快0.2%。2013年1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WorldEconomicOutlook)报告(更新内容)指出,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有所加快,从2012年的3.2%上升至3.5%。但是,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尤其是消费者信心不足。2月份,美国尼尔森公布调查显示,受美国预算磋商及欧元区危机相关忧虑打压,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消费者信心下降,逾60%的受访者称未来12个月并不是消费的好时机。
  (二)主要经济体经济缓慢回升,但走势继续分化
  《世界经济展望》指出,预计欧元区 2013年经济活动将萎缩0.2%。世界银行1月15日发布半年度《全球经济前景》(GlobalEconomicProspects)显示,由于受到支出削减、高失业率、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低迷等主要因素影响,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长率将降至非常疲弱的 1.3%。报告还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在2013年将如期升至5.5%,但不会回升到2010—2011年的高水平。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缓慢复苏。其中,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速将出现下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2年11月份预测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将分别同比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而日本经济增速将上升,IMF预测日本经济将增长1.2%。
  (三)贸易和投资保护升温,世界贸易和投资仍将低速增长
  世界贸易组织(WTO)2012年9月份公布《全球贸易风险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贸易增速不及前20年平均值的一半。2013年各国将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激烈争夺,贸易战和汇率战将越演越烈。其中,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从2011年11月中旬至2012年6月份,颁布的贸易限制措施多达 124项。WTO预测,2013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为4.5%,仍低于过去20年5.4%的平均增长水平。
  (四)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全球经济前景》显示,由于经济以中速增长,原材料生产供过于求,预计 2013年全球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将走低,而极端天气和经济不振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跌。英国共识公司2012年12月份预测,2013年世界CPI将上涨2.9%,比2012年回落0.1%。
  (五)全球失业人口继续增加,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元区青年人失业问题尤为严重
  全球失业人口2013年将触及纪录高位。国际劳工组织(ILO)1月22日在年度报告中称,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增长510万人,增至逾2亿人。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GuyRyder)表示,国际劳工组织修正后的数据显示,全球失业人口自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以来已增加2800万人,同期内还有3900万“受挫者”退出就业市场,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6700万人失业。1月8日,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欧元区11月份失业率为11.8%,10月份为10.6%,去年同期为11.7%;欧盟11月份失业率为10.7%,环比持平,去年同期为 10.7%。其中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主要是西班牙希腊,西班牙11月份为26.6%,希腊9月份为26%;西班牙2012年第四季度失业率达26.02%的历史新高。2012年,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西班牙和希腊均超过50%,法国为 25.2%,英国为 21%,青年失业率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冲击。
  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特点和影响
  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如果不出现重大科技革命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不会重新回到危机之前的状态,发达经济体亦如此。在世界经济步入中速发展通道的背景下,总体上看,发达经济体出现“旧债未了、新债又来”的现象。为了扭转颓势,主要发达经济体将针对共同的风险和本国经济的特殊矛盾采取经济政策,此举将产生较大的外部效应。
  (一)主要经济政策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失衡、促进本国经济复苏和提高就业率,一些发达经济体相继采取了应对结构性问题的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改革措施。
  1.刺激经济
  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发达经济体通过财政刺激、货币宽松和产业政策优惠等政策工具组合,给经济不断输入动力。美国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小企业借贷基金、国家小企业信贷倡议,还出台《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以及实施无限量的量化宽松(QE)政策。欧盟2012年提前启动欧洲稳定机制(ESM),达成《实现能够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并推出长期再融资操作。德法等一些欧盟核心国家也出台了促进经济复苏的政策,比如法国曾出台为期2年、总额26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2.促进就业
  失业问题、尤其是青年人失业问题,已经引起发达经济体关注。为了提振经济,尤其是提高较长时期没有回归健康状态的就业率,一些发达经济体开始反思产业空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出台各种刺激政策促进本国企业回归母国,同时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美国实施了“选择美国”计划(SelectUSA),欧盟实施了《实现能够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青年人行动计划》、《青年在工作》等间接或直接促进就业的政策。
  3.整顿财政
  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发达经济体大都实施整顿财政纪律和消减财政支出政策,降低政府债务风险。欧盟主要国家都相继采取了力度不同的收缩公共领域支出、削减福利等政策,比如减少公务员、缩减医疗和养老支出,与此同时增加税收。欧盟还通过了约束成员国财政的“新财政协议”,要求成员国执行更严格的财政纪律,加强欧盟财政一体化。虽然最终被欧洲议会否决,但是欧盟成员国也首次就缩减欧盟跨年度中期预算达成一致。美国也启动“自动减赤”机制,缩减包括联邦政府支出、国内公共开支、国防支出等在内的政府开支。
  (二)特点
  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失衡的问题根源,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受金融危机诱发,一些隐藏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内部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是所谓“日本化”:其中有两个问题虽然不在于政策本身,但是也与其紧密相关,间接体现政策特点,一个是经济长期低迷,较长时期陷入债务危机或市场信心不振;另一个是老龄社会即将或已经到来,劳动力可持续供给令人担忧,财政压力增大。另外,两个问题直接体现了政策特点,一个是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难以自拔,即使采取接近零或零利率的利率政策,也对解决经济复苏、就业等相关问题帮助不大,只能“剑走偏锋”,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比如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另一个是执政党与在野党分歧较大,政治严重对立,在关键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决策效率低下。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也凸现出一些新特点:
  1.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之间的矛盾加剧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无规模和时间限制的宽松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的确是一针“兴奋剂”。但是,深层次矛盾不解决,经济很难健康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欧盟债务国经济紧缩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会产生矛盾,美国“财政悬崖”也是如此。这种矛盾既体现在财政政策上,也体现在货币政策上。在商业银行上表现也尤为突出。为了满足资本监管要求并自保,欧洲商业银行必须“去杆杠化”、减少贷款,但是这将大大弱化银行信贷在促进经济复苏中的作用。
  2.政策的短期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迥然不同
  欧洲央行的直接货币交易(OMT),美国的无限量 QE政策,日本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这些流动性政策能为国内经济复苏提供资金,但是也可能会引发“货币战争”,并形成热钱到经济增长快、投资回报率高和基础利率高的国家去套利,短期资本大进大出会扰乱这些国家的市场。美国所谓的“财政悬崖”以及债务上限,本质上是财政紧缩压力的释放,或者说是为了转移投资者,尤其是外国机构投资者视线,避免美国国债贬值,失去市场吸引力,而不是给其他国家和世界经济带去“福音”。
  3.供给方与需求方结构性改革的“两难”
  从需求方看,外需与内需要协调,同时投资、消费与进出口三轮应协同驱动;从供给方看,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需要改善,以实现供需平衡。但是,一方面,需求成为紧缺资源。为了应对危机,欧盟主要国家大都在实施紧缩政策,直接导致世界需求下降。而中国经济保持 8%左右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需求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成为稀缺资源。另一方面,供给却出现过剩。以劳动力市场为例,主要发达经济体试图改善劳动力市场,比如一些北欧国家正在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瑞典呼吁延长至75岁,鼓励雇佣55岁以上员工,而一些国家意欲延长退休年龄却遇到了阻力。在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在供、需两个方面同时作出调整将面临较大困难。
  (三)影响
  首先,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外部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实施的无限宽松货币政策以及巨额资产购买计划,会人为造成本币贬值、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货币升值,抬高大宗商品价格,新兴市场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其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去杠杆化”的资金抽逃会提高新兴(300098,股吧)市场资本市场管理难度。国际资本进出是一个正常过程,然而,如果进出速度过快和规模过大,会对新兴市场经济造成大幅波动,并加大宏观调控的被动程度和监管难度。再次,财政整顿会造成全球需求复苏趋缓。美、欧等经济体相继实施的一系列紧缩财政政策,虽然能够降低财政赤字率和债务率,但是也会减少经济增长动力,进而减少全球需求,不利于出口导向型新兴市场的出口。最后,美国可能退出刺激政策,会对全球市场形成恐慌和信心下降。倘若美联储退出刺激政策,也会影响出口导向国家的出口,造成货币贬值,进而影响市场情绪。
  中国应及早制定对策
  只要外部环境不出现系统性风险,中国必须增强经济改革的“定力”,牢牢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谋求较长时期的优良环境。针对世界经济走势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化趋势,中国应提高政策主动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制定长短结合的对策。
  (一)短期内: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动向,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性
  由于今年世界经济形势并不是十分乐观,加上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的负外部效应,中国应提高短期宏调政策的有效性。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稳增长”是保证物价总水平稳定、粮食产量稳定、就业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财政政策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促进科学发展,应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货币政策要重在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管理好通胀预期,应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二是加强短期跨境资本监控。由于中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完全放开,短期游资对中国市场影响不会很大。但是,中国仍需健全跨境资本的监控框架,密切掌控短期资本的流动规模、方向和频率。三是加强地方债务监管。应客观全面评估全国财政和债务状况,并区别债务类型,建立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同时,为地方政府找到风险可控的投融资渠道。四是防范短期金融风险。虽然中国的“影子银行”并不需要过虑,但是也需要对部分过度创新的金融产品加强监管,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二)中长期:继续深入推进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
  1.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保持经济增长活力
  从发达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以及纾困措施看,我们必须找到国内经济的风险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中长期经济发展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一是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青年人就业问题。应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体系,创新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模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尤其是为青年人提供创业环境;同时设计更加灵活的用工制度,提高就业弹性。
二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以来,银行信贷、尤其是大银行信贷主要服务大客户,中小银行和其他信贷工具主要服务中小客户。近期,较大比例的资金需求者尤其是中小客户开始青睐企业债、理财产品等非银行融资方式更多地通过直接融资手段获得资金,不再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手段,说明由利率决定的银行信贷使用成本较高。从融资手段变化可以看出,资金使用价格亟需按市场机制形成,而不是政府定价。因此,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加大科技创新。我们应继续通过财政政策创新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有研究表明,退税额度和折旧免税额度的大小对激励创新具有较大影响。同时,应继续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切实保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和积极性。
  2.继续扩大对外财经交流与合作步伐,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无论是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还是经济社会稳定,都是全球公共产品,需要全球齐心协力来维护和治理。应树立积极主动心态,创造更多有利时机制定对中国有利的规则。一方面,通过各种国际场合和对话机制表达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诉求,争取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应广泛团结和联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经济体正确对待宽松货币政策给其他国家造成的负外部影响,并承担起保持全球经济稳定的共同责任。同时,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在 G20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等多种国际场合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规则,争取占领规则制定的制高点。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多边主渠道,同时加强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一直旗帜鲜明地将多边作为表达诉求的主渠道,推动构建有利于投资便利化的多边投资规则、减少跨国投资的政治障碍,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也是对全球负责任。与此同时,由于多哈回合谈判受阻,虽然贸易保护、贸易争端不断增多,但是作为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和解决贸易仲裁终端的WTO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式微。美、日、欧在旧的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机制基础上,近些年又推出跨太平洋(601099,股吧)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一方面会制定超越中国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规则,并拉拢中国周边国家,给中国对外经济合作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会抢夺有限的国际需求资源。因此,中国应在努力加快推进完善多边机制的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 用好区 域全面 经济伙 伴关系协 议(RCEP)、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与中国(10+1)等机制,并争取早日达成中日韩自贸区(FTA)协定,争取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2013/04/25

家有好画要藏得住


作者: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 吕立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藏的画是真迹是精品,都希望听到别人的称赞和夸奖。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当你挂上一幅画后,你身边真正能把它看懂的未必能有几人。有些人虽说是专业画家,画儿画得不错,但让他看别人的作品他却很可能辨不出真伪。这就是我常说的“好不好”与“是不是”的区别。画家看画,往往看重的是这幅画儿画得“好不好”,而鉴定家却是在判断这幅画“是不是”画家的真迹。因为许多仿品也可能画得很好,但再好也不是原作,就像张大千仿石涛,尽管他仿得很精彩,但终究不是石涛的作品。而另一方面有些作品虽说看上去不是很完美,但它很可能就是特定情况下画家的真迹。
有些鉴定家也是如此,当他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画家作品时,也常常会出现错误。我曾见过一位博物馆很有名气的老专家鉴定李苦禅作品时的情景,他左看右看费了半天劲,最后还是做出了错误的结论。这是因为,他所在的博物馆里的馆藏作品全部都是古代书画,根本就没有一件“李苦禅”,他没接触过“李苦禅”,对苦老的作品的面貌全然不知,所以他做出错误的结论也就难免了。
生活中真正能看懂画的人没几个,可敢开口评画的人却比比皆是。有些人胆子大,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作品就是一通胡侃,好像自己就是一权威。当你确定了自己藏的画真是一幅好画后,就任凭别人去评说吧,你要做的就是要保持一个超然的心态。
一个真正的收藏家,要经得起被人说是假的,不能来个人说风你就跟着也是风,别人说雨你就是雨。买张画一会儿喜一会儿悲,精神脆弱,天天提心吊胆,把藏画之乐变成了负担。
我刚开始藏画时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当别人说是真迹时心中得意,当听到别人说假时心中不安,有时甚至还会半夜爬起来,迷迷糊糊地把画再研究一遍。想想藏张画也真是不容易,这也可能是每个收藏者都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吧。
2004年,我开始喜欢上了黄宾虹大师,但那时对他的作品还了解不深,只是着魔似地想买一张他的作品。后来终于如愿在一场拍卖会上以43万元拍得了《峨眉山龙门峡》,这在当时算是很高的价格了。画取回后便挂在了办公室。没两天,一位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教授到我这儿串门,我让他看这幅画,他瞥了一眼,随口说:假的。然后又说了些他认为假的理由。他坐了半小时走了,接下来我可就开始闹心了。心想,他是美术系的教授,又是个画家,应该不会看错的,越想心里越没底。于是,我就赶紧把这画的片子发给了一位专门研究黄宾虹的专家,请他帮忙看看真伪。专家看过后认为是幅很精彩的真迹。我还是不放心,又打电话求证另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也认为是真迹。这样,悬着的心才算多少放了下来,松了口气,但这通折腾还是耗了不少精力。
大概过了有半年多时间,国家画院一位画家朋友先生到访,他多年来一直研究黄宾虹,当他看到这幅《峨眉山龙门峡》后非常喜欢,执意要拿走,我只好忍痛割爱。他当时给了我60万元。2011年春天,这幅作品现身北京匡时春拍现场,拍了253万。后来,遇到这位画家朋友,他说也是因为拍卖公司的盛情难却才将这幅画送拍的。最近几年间,这幅作品多次被当做黄宾虹大师的代表作刊登在了好几本介绍他艺术成就的大画集中。

后来,我了解到,那位美术系教授是搞当代水墨创作的画家,他对黄宾虹根本没有做过深入研究。可他的信口开河却着实让我虚惊了一场。现在有时我还会想起这件事,每每想起都觉得自己很可笑。我丝毫没有责备那位画家朋友的意思,他也本无恶意,只能说明当时我对宾老作品研究不深、没有经验,对收藏也还缺乏正确判断的能力。通过这件事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搞收藏,切不可盲目自信,但有时你还真需要点自信,你的藏画,没几个人能真正看得懂,七嘴八舌自以为明白的,就任由他们评说去吧。
手上有好画藏得住是一个艺术品投资收藏家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其实,艺术品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赚时间的钱,口袋深,藏得久,才会赚得多。
艺术品市场也像其他行业一样,常常是忽高忽低,瞬息万变,也许今天这位画家火了,也许明天那个流派热了,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收藏家,就不能随波逐流,见市场波动就发慌,而应稳得住神,沉得住气。我常常看到这样的人:他手上藏着“李苦禅”,当看到市场上“王雪涛”卖得好,就急着把“李苦禅”出手,去换“王雪涛”;明天又看“何海霞”卖得好,就又急着去换“何海霞”……这样换来换去的结果就是他只能在转手之间挣点小钱,而失去了李苦禅作品价格全面上扬时赚大钱的机会。
“藏不住”当然是和心态有直接关系的,患得患失最不可取。大收藏家米景扬先生能把1960年买的一件王雪涛的《荷塘戏禽图》藏到今天,一藏就是几十年,这才显示出了一个真正收藏大家的气派。当然,也只有经过了几十年这幅画才会从当初的23元涨到了如今的几百万元。
几年前,一位小青年在我的劝说下买了两幅田黎明老师创作的四尺整张的《高士图》。那时,许多人对田老师的艺术还不了解,也有许多人对他影影绰绰的画法接受不了,总之,他的作品价格还很便宜,一幅四尺整张八平尺的大画才2万元。这个青年人自从买了这两幅画后三天两头跑到我这里来,今天问画涨没涨,明天问田老师的艺术行不行,弄得我哭笑不得。时间不长,他又把画给拿了回来,编了个理由说自己的财力吃不消,任凭我怎么劝说,他都不肯将这两幅《高士图》藏下。今天回过头来看,如果他能听从我的建议,将这两幅作品好好藏到现在,一张画怎么也应该在20多万吧。藏不住这两幅画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财力不够,而是因为他的心胸不够。
有好画除了因为自己的心态藏不住外,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耳朵根软被人“忽悠”走。艺术品圈子历来就是君子与小人同在,能“忽悠”的人不少。当你有一幅好画在手时,就会有不少人打你的主意,他们也许会编这样的故事,也许会造那样的谣言,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你把画转给他,他能从中得利。面对这种情况你就该炼就一颗坚定的心,任凭他人说得多么美妙也不为所动。好画留得住才能最终给你带来最大的利益。


2013/04/24

舒国治:生活的核心是简单


  本报记者 孟蔚红 / 文 张鸣 / 图
  主持人语
  舒国治携《门外汉的京都》再度与我们见面。他说的竹篱茅舍,他说的流水长墙,被公认是写京都的书里最有见地的方式。舒国治以他独特的四处晃荡的随意和随性,发现和品味着生活精致的细节和人生温暖的瞬间,他提倡并身体力行的简单而真实的生活越来越受到现代忙碌都市人的推崇和追随。
  本期嘉宾
  舒国治,1952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曾是上世纪60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70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1983年至1990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文体自成一格,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咏颂。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采访手记
  (2012年7月12日 成都人民公园鹤鸣茶园)
  采访还没开始,就领教了舒国治的散淡随性。当我正在约好的见面地点寻寻觅觅的时候,接到好友石鸣的电话,说舒国治上午去了武侯祠、草堂、宽窄巷子,完了去人民公园的鹤鸣茶园喝茶休息,觉得很好,就不想动了。
  人民公园人民多,一端大喇叭里传出的歌曲震耳欲聋,幸而,鹤鸣茶园在另一端,竹椅盖碗,绿树掩映,保留着老成都喝茶摆龙门阵的格局和氛围。茶客不少,但我不担心找不到舒国治,他的独特形貌,已经被无数次描写和表现,而拍他的图片,过目难忘。
  一株高大的梧桐树,石桌、竹椅,人声嗡嗡喳喳,杯起杯落,掏耳朵的,叫卖小吃的,来往穿梭,舒国治稳坐其间,浑然天成,没有丝毫突兀之感。灰色的麻质衬衣,领口露出蓝色的圆领内衣,颜色不搭,图的是舒服。都说他是有古意的人,他说他绝对不会穿有些人穿的唐装啊、袍子啊,一定要穿得简单。他还把从小贩手里淘得的两双草鞋拿出来给我们看,不过说实话,工艺实在敷衍,可舒国治很开心,然后就和座中朋友探讨起穿草鞋的好处。说到居家的时候,舒国治又表示他很不喜欢那种软绵绵的沙发,他说,尤其你们成都,这么湿润的天气更不适合,那种通透的竹椅应该是最适宜的,如果成都弄那种家徒四壁,寒室的味道,我觉得会让人喜欢。
  只可惜,舒国治提到的很多令人舒服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都已经消失在无数个如果里如果一个很少高楼大厦的城市,如果一个被田园包围的城市,如果简单四菜一汤而不是华丽的宴席,如果能用心烹饪而不是潲水油,如果没有过度的欲望而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如果这些如果能成为现实,那这个地方一定拥有很多真实的生活的滋味,也一定能够让舒国治品味出又一本《某某地的门外汉》。
  一块树皮开裂突然坠地,小小地惊吓了树下的人。舒国治幽幽地说,这块树皮长熟了,自然就掉下来了,就好像一个人早起,眼角的一颗眼屎成熟了,轻轻一抠,就掉下来了。
  对 话
  此身心长在简洁中
  高中时的舒国治一直盼望着毕业时的那个暑假早些到来,结果这个暑假开始以后,直到现在还没有结束。他说自己“一直是过暑假的高中生,永远像待业的青年,已经可以毕业了,应该找一个工作开始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却一直手插在口袋里这里晃那里晃,流浪。”
  不是没有尝试过,但只工作过三个月的舒国治就放弃了那种似乎被社会规定了的生活,到现在,他依然租房,无车,无存款,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不看电视,生活简单到他有大把的时间和心境,睡到自然醒,走街串巷去找好吃的,填饱肚子去朋友的店上探望、喝茶,顺便送上一罐不知哪个朋友自酿的香醋,忙完这些,闲下来,才是读书写字,赚赚稿费。
  时间在舒国治这里,是缓慢而悠长的,在他看似闲散的生活状态下,却将日子真正过出了滋味,香港作家梁文道称他是全台湾最会玩,最会吃,也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也有人给了他一个称谓:晃荡达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写了很多书,也有很多访问,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您的生活,您的这种生活的核心是怎样的?
  舒国治(以下简称舒):我就是要过跟进步、发达不太有关系的生活,追求现代化,也不一定要追求财富化,现在很多人早就超过了现代化,用很先进的手机,做很多事情也很快速,赚很多钱,但他赚钱干吗,因为小孩要上很贵的学校,太太要买最好的包包,还要出国玩,买很贵的东西,这些其实就是追求观念不追求实际。普通人能过的,我都觉得好,就好像乡下人吃的很干净,很好,假如你钱赚得多,野菜你没法吃,土鸡你没法吃,你只能吃一种名字叫土鸡的鸡。
  记:在您看来这种过度财富化的根源在哪里?
  舒:中国人有一种很大很远的力量,要去多拿一点钱,拿了钱怎么体现?得买个公寓,小区,应该得买个LV包包,买个金表等等。都是跟着做,生怕比别人少了什么。我都没看过我父母有过这些东西,我姐姐,有钱了也没有买这些。我自己印两万本赚两万本的钱,印五万本赚五万本的钱,有人说你可以赚十几万本的钱,我觉得会不会太多,而买房子还差得远,就算买得起也买得不畅快,我这个钱出去游山玩水多好。当然我能够这样想,也有这个根基支持。有的人刚大学毕业,你就别这样想,你可以分析你在地球上是什么样的状态,还有很多三线四线城市,房子也还便宜,如果你能在那个地方活得比较好,买个房子比较好,没问题。我觉得不跟着别人做的人有可能比较聪明,也可能比较冒险。
  记:很多人就是不敢冒这个险。
  舒:第一他要很爱生活,才可能懂这个,他最好知道生活核心的部分,而不是生活表面的部分。今天四菜一汤吃得好,一定比那个宴席一大堆,后来觉得好像没吃什么要好得多,它的价钱让你觉得是高规格,高规格也没错,但是要真实,如果是装饰出来的高规格,核心不行,那也不行。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很贵,里头装修的大量化学的东西还留着,何必呢?乡下泥糊的房子,土跟粮食做的砖块,做得好也是高规格。这本《门外汉的京都》中,日本人很早了解自然界的妙处,最好的屋顶不是铜墙铁壁,都是树皮茅草,茅草要朽,到时维修,好像你一个好身体也要常常维修。这种生活使人知道什么叫过日子。这种思想,过去的中国人有点感觉,现在的人假如有了钱,要回归,这种东西就会产生价值,会被崇尚,最后成为一个高标准。
  记:我们的教育里恰恰很少过日子的概念,觉得是浪费时间。
  舒:因为每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人生目标,大家都要奔向小康,每个人要找到自己能够拥有的东西,我要抢先比别人别少了这个,少了那个,这样表面看很丰富,但最后能不能看得懂人生其他的可能性?大量的人追逐这个的时候,你发现你拿不到那个东西,或者分摊得很少,到头来你发现自己得不偿失。
  记:您说过您能逃开社会规定的生活,跟天性有关,也跟身处的时代有关。
  舒:是,当年全世界都在穷,小时候我们家的墙就是篱笆,走出去没几步就是田。如果哪个城市现在还保留着田,那就是了不起的城市,京都现在就还保留着田,现在150万人口,这么多年都是做自己的手工,那里的享受还是竹林茅舍。我父母都不是拿公家的饷,如果是这样的家庭,长大了还要改善状态,希望多存钱,我们家就比他们要散漫一点,比如捧铁饭碗,我没有这样的思想,显得野逸横生一点。台北是一个移民城市,有那么多外地人,大家从小就是小家庭,这样的简单更使人容易跨出家门,背个包包就出去流浪,所以我自己也是那个社会的产物。那个社会要求简洁,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我也在简洁中。现在很多人因为怕简是穷,所以要很多的配备,雕梁画栋,我不需要。
  不需要给到那么多
  舒国治年轻的时候喜欢摇滚,也有过拍电影的理想,小说也写到被杨牧评之“文字技巧出神入化”,詹宏志则赞“最好的作品总让评论者无言以对”,坚持要将这篇作品评为年度小说。可他却自毁前程地离开了台湾。
  7年美国浪游,回去后所写多与旅行相关,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他的文体被评价为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这与他的清简度日不无关系。
  记:您现在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对生活有干扰吗?
  舒:我尽量不让它影响到我,干扰源呢,来自别人对名人产生的话题性的期待,我自己这个很窄的名并不具全面性,全面性的是你做什么社会上必然知道,很大的富商,有名的科学家,电影明星,他们有他们的平台,我呢,有些平台我不会让自己去,甚至有些采访都不一定要那么多,我为了出新书,做一下采访,这好像是约定俗成,其他的,我不大上电视,我做分内事,不觉得要给到那么多,也不需要期望那么多,否则就离开了核心的东西,有了很多外围的东西,就不真实。就好像有些人宴客,有的菜不需要也要上来,生活中我不希望这样。
  记:您的写作早期就得到过很高的评价,但您自己一直不是特别上心。
  舒:因为我是比较晚才算是把所谓的写作人身份完成。以前好像会写东西,但没想到要做这个,有的人会编草鞋,但不卖草鞋,编完就自己穿,有的人字写得好,就记记账,看看小孩,画个什么东西,也不拿来做书法家或者画家。写作虽然是一门技术,但我原来并没拿它作为一个职业。很多时候花少一点的钱,能够玩一玩,过日子,活下来,等着看能干什么,所以赖着,还不用真正干什么活。当然这一定要在一个容易的社会。做小孩的时候,台北夜不闭户,大家不带钥匙,推开篱笆就是家,家里没有可以偷的东西,这样的日子,吃馒头就一点咸菜就可以活。
  记:写作能变成维生的方式之后,才有些重视。
  舒:对,原来是要搞纯的创作,写小说,后来才比较多地写生活,当然我写的生活不是太过实质的内容,怎么样买到好的茶叶,怎样栽花,这也是生活。
  记:您回国后的写作文风、题材变化非常大。
  舒:20多岁年轻的时候,不怎么写实物,是编出来,遐想出来的,写小说不一定要写实在的东西。
  记:现在邀请您写文章的一定很多吧。
  舒:我写稿的时间,一年中不会太多,有很多杂事。我不是那种起床以后,要找一张我的书桌开始工作,不是像海明威早上起来削铅笔,削二三十支,就一支笔一支笔地写,写到晚上。他是工作,我不是,我是看看朋友,聊聊天,找点简单的东西吃了,接待一点朋友,很闲了,没有事,写一点,我现在基本上一个月写三篇稿子。
  记:多长的稿子?
  舒:很短,一千两百字的或者一千五百字的,写一两篇,偶尔写三四千的,差不多算对得起我自己喜欢的工作模式。我到底是几十年写下来的人,慢慢拿出来结集,也可以应付每一年要等着看我书的读者。我做不到在博客上看我的文章,又在杂志报纸上看一点文章,然后还买两本书,那样的作家就比如像梁文道,他的议论的量,再加上写下来成型的量,就够那么多,大家可以一直找到东西读。我不可能那样,一来我没那么高的工作量,二来我没有那么好的才华,看书,看完了还写书评,讲书评,他的这些时间我拿来玩。
  记:您比他快乐。
  舒:不会谁比谁快乐,看谁能承受多少,我不会觉得在这里喝茶比换个地方喝茶好多少,就懒一点

2013/04/20

巴菲特为什么从不投资黄金?


MarketWatch周四刊登专栏文章分析了巴菲特为何从不投资黄金
以下是文章内容的摘要:
可能我最喜欢的对黄金投资的评级来自沃伦-巴菲特,这个伯克希尔哈撒韦背后的偶像级投资人在1998年的哈佛大学讲话中这么说道,“(黄金)被从非洲或者什么地方挖出来,然后熔炼,挖个洞再埋下去,接着花钱请一帮人在旁边守卫着。这毫不实用。要是有人从火星过来看到这个场景,肯定是抓破脑袋也想不通的。”
这个观点很简单:黄金没有什么用处,只有某种我们强加上去的“价值”属性。是的,黄金在历史上曾被用作货币——但是为什么现在大家没有抢购贝壳?这可是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仅仅因为稀有以及部分人非常看重它,并不意味着黄金就是一种“投资”,特别是对沃伦-巴菲特这样更关注账面价值和现金流等统计数据的人来说。
巴菲特在2009年的一次访问中再次提出了这个观点。他在当时被问到,“你认为黄金价格未来五年会是怎样?它是否可以成为价值投资的一部分?”
巴菲特的回答是,“我对黄金价格会怎么样没有想法。但是我能告诉你们这一点,除了摆着看,黄金对大家不会有什么用处。但是你也知道的,可口可乐能够挣钱,我想富国银行将会挣到更多钱。最好,我是说真的会好很多,如果你有一只不停下蛋的鹅,而不是一只只是待在那儿作为保险或者是保值等等作用的鹅。”
巴菲特说这些话的时候黄金价格是每盎司900美元左右。在这之后金价上涨了45%,可口可乐股票上涨100%,富国银行股价上涨200%——这还不包括股息收入或者用巴菲特的话来说,持有成本的削减。
沃伦-巴菲特另一次对黄金的伟大评价发生在2010年10月,他在当时说,“把人类历史上挖出来的所有黄金放在一起,能堆成一个67英尺的立方体。以目前的黄金价格计算,你可以买下——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的美国农田,再买10个埃克森美孚,还能有1万亿美元零花。那么,拿着一个大的金属立方体还是买下这么些东西,你选哪种?哪种可以产生更多价值?”
黄金价格正在重返2010年晚些时候的价位,也就是上文的访问发生时的每盎司1350美元左右。在同期,不计算派息的情况下,埃克森美孚股价上涨了35%,美国农田价值还在高速增长(按照最新的一份报告,爱荷华州的农田价格在过去六个月中上涨了17%)。
很难预测黄金价格未来的走向。根据SPDR黄金信托基金等实物交易交易所基金的走向,我对黄金价格还是长期看跌的。但是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巴菲特还是会继续冷眼旁观淘金热。从更长期来看,不听他的话,你会失去更多。

2013/04/11

2013 当前全球经济三类增速的格局

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形成“三类增速”的格局
新兴市场需警惕债务、外汇和信贷风险

中国的当务之急:
实现利率自由化,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目前全球经济增速严重不均衡
“三类增速”的格局: 有些国家表现良好,有些正逐渐恢复,有些仍任重道远。

第一类“增速”国家: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已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在当前形势下,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以提振复苏的做法是可取的。

目前来看,这些风险似乎都在控制之中。
资本正源源不断地向新兴市场流动,
这主要因为这些市场有着良好的政策和前景。

有必要提防警示性迹象,尤其是
  • 新兴市场的企业正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债务和外汇风险之下
新兴市场公司的外币借款量约上升了50%
在去年,拉丁美洲和亚洲的银行信贷量分别上升了13%和11%

第二类正在恢复中的国家: 美国,瑞典、瑞士等其他一些国家。

美国经济正在稳步增长,但美国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 公共财政失衡。
短期调整过于激进,中期调整又过于温和。
这加重了不确定性,为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

欧元区的当务之急:
  • 继续清理银行业体系,对银行进行注资或重组,或在必要时将银行关闭。
  • 欧元区还需建立一个真正的银行业联盟。
日本的当务之急:
  • 彻底摆脱紧缩陷阱,恢复经济活力。
鉴于日本央行上周已经采取的大规模宽松刺激措施,
  • 日本公共部门债务几乎是其GDP的245%,“这样的公共财政是不可持续的”。
金融改革方面,全球政策制定者的确取得了重大成就,包括
  • 更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
  • 针对全球大型银行的资本附加费
  • 清晰界定的监督和破产处置标准 
金融改革: 全球需求更均衡,各国重视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平等状况的改善。

近期的平衡主要原因是逆差国需求降低,因此还需要提高顺差地区的需求水平
 
对于中国而言
进一步促进消费,并继续朝着以服务业为导向、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变

中国的再平衡策略主要取决于金融部门。
金融改革能够促进更均衡、更包容的增长,以及构建更安全的金融体系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私营部门。

中国的当务之急:
要继续实现利率自由化,改善风险管理,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2013/04/10

“青椒”是如何变成“知识民工”的

37岁的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谷德近不幸自杀身亡,引来了人们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高校中青年教师这一群体生存状况的关注与思考。

据调查统计,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目前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2010年发布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显示,作为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群体,高校青年教师也是高压人群,72.3%的受访者直言压力大。

有青年教师自嘲为“工蜂”、“知识民工”,他们坦陈现在身心“不堪重负”。   

高校不是化外之地,高校的状况,就是社会的缩影,目前高校正如同当下中国社会一样,可谓是贫富悬殊、苦乐不均。

一部分教师已经先富起来,而大多数的“青椒”(青年教师戏称自己为“青椒”)则营养不良,生存状况不尽如人意。   

按道理来说,高校教师都掌握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知识,在这个高度市场化了的社会中,知识完全可以转化成为财富,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对于从事热门的、与社会经济关系紧密的专业的那一部分教师而言,他们大抵可以将本职工作与财富的获得结合起来,他们是高校中的幸运的一群。

但同时,高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完全凭借着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进行教学与科研,在经济收入方面是有限的,要提高经济收入,就意味着要“不务正业”,从事各种兼职。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从事教学与研究的时间与精力大大被压缩,影响本职工作。

逝去的谷德近老师,他从事的专业算是个热门专业,完全可以在社会上大显身手,比如从事律师等工作赚大钱。或许他为了心爱的研究工作,放弃了这样的机会,或许正是因为这一选择,他自己和家人承受了更多的生活压力……   这其实还不是要害之所在,对“青椒”们乃至高等教育事业伤害最严重的是:即便不计较经济利益,全身心投入到学术与教学,“青椒”们也得不到应有的学术意义上的尊重和回报。中国社会的特色就是各种资源的高度集中以及分配的不合理,高校自然也不例外。“青椒”们辛辛苦苦地做科研,却很难拿到项目,得不到资助。好不容易写成了论文,却难以发表。因为拿项目、发表文章很难说完全是按公平的程序来进行,水都很深,都不是“青椒”们容易搞定的事情。另外在高校高度行政化的情况下,作为教学、科研主力的“青椒”,在校内资源的分配上,也有被边缘化的趋势,甚至有些基本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这些不公平的事情,进一步增加了青年教师身心方面的压力,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   

在这样一个扭曲了的体制中,他们也只能用扭曲的方式抗争。
有的人苦熬,终于熬成了婆婆,成为体制的受益者,过上了传说中的幸福生活。
有的人剑走偏锋,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走穴”事业中去,把学校的本职工作当成副业。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始至终无法摆脱抑郁的生活状态,虽然谷德近老师那样的悲剧是个别,但很多人生活在不幸福中,却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对于广大青年教师来说,生存状况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不幸福,不仅是财富的匮乏,更是公正的匮乏、权利的匮乏,这损害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当然是想方设法提高青年教师的经济待遇,但公正的体制和权利的救济,更为重要。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David Cameron's Statement on Lady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 Prime Minister from 1979-1990, the first woman to hold the post and longest serv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died on 8 April 2013.
Watch and read 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s statement following her death at the age of 87.



Today we lost a great leader, a great Prime Minister, and a great Briton. Margaret Thatcher didn’t just lead our country; she saved our country. And we should never forget that the odds were stacked against her. She was the shopkeeper’s daughter from Grantham who made it all the way to the highest office in the land.

There were people who said she couldn’t make it, who stood in her way, who said that a woman couldn’t lead, and she defied them all. She fought her way to a seat in parliament, to the leadership of her party, and then to lead our country. And she won the backing of the British people three times in a row.

She will be remembered for the great political battles that she fought, taking on the union barons, privatising industry, unleashing enterprise, rescuing our economy, letting people buy their council homes, winning the Falklands War, strengthening our defences, and helping to win the Cold War. Margaret Thatcher took a country that was on its knees and made Britain stand tall again.

We can’t deny that Margaret Thatcher divided opinion. For many of us, she was, and is, an inspiration. For others, she was a force to be defined against. But if there is one thing that cuts through all of this, one thing that runs through everything that she did, it was her lion-hearted love of this country. She was the patriot Prime Minister, and she fought for Britain’s interests every step of the way.

It is over 30 years since she first stood here in Downing Street as Prime Minister, and yet her impact here and abroad is still remarkable. When you negotiate in Brussels, it’s still her rebate you’re defending. When you stand in Budapest, Warsaw or Prague, you’re standing in nations whose liberty she always defended.

When today we admire some of Britain’s strongest companies, they are the ones she helped transform from being failing state monoliths to successful private businesses. When people said that Britain could not be great again, she proved them wrong.

Margaret Thatcher loved this country and she served it with all she had. For that, she has her well-earned place in history and the enduring respect and gratitude of the British people. To show its respect, the Speaker has agreed to recall Parliament on Wednesday for a special session at which tributes will be paid.

Finally, let us remember that Margaret Thatcher was not just a great statesman, but also a mother and a grandmother, and we should think of her family tonight. Thank you.
You can send your condolences via the 10 Downing Street website.

2013/04/07

開會6提醒:坐對位置,讓自己被看見


開會6提醒:坐對位置,讓自己被看見圖片來源:天下資料
參加重要的會議時,除了準備好必要的研究資料之外,在會議上的舉止行為表現,也不可忽略,你的肢體行為會決定別人對你的印象分數,自信的肢體行為,絕對會有加分效果。
1.坐對位置,讓自己被看見:別躲在遠離會議桌的角落座位,勇敢地坐上會議桌,讓所有人更清楚的看到你、聽見你的聲音。如果躲在角落的座位,很容易被忽略,可能整場會議結束,都沒人知道你的存在。
2.佔大位,展現自信:坐在會議桌前,自然地張開前臂放在桌上,或是輕鬆地放在座椅的扶手上,利用你的肢體擴大自己的空間範圍。「佔領」愈大的空間,愈能展現自信。不要為了怕佔據太多空間,把手臂緊貼著身體,反倒讓人覺得你不夠大方、信心不足。
3.記筆記,表現你的認真:寫筆記的動作可以表現出你對會議的重視與專心,但是不要陷入另一個嚴重的錯誤,從頭到尾只顧著低頭記筆記,這樣反而讓人覺得你沒有專心地聽講。會議的過程中,偶爾應抬頭看講者,彼此有眼神的接觸,或是改變自己的姿勢,例如身體向前傾,表現出你有在認真聆聽。
如果今天你是台上的講者,肢體語言的表現更是重要。一場演講,文字的影響力僅有7%,聲音佔38%,肢體語言、臉部表情與手勢則是佔了55%。
1.不僅要動口,更要動手:你的演講內容必須搭配肢體動作,才能讓聽眾印象深刻。因此事前準備簡報內容時,也得想好要如何搭配適合的手勢動作

2013/04/06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書單



在奥巴马成长的过程中书籍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这两所大学都是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图书馆是奥巴马当年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书籍是奥巴马最好的伴侣和朋友。现在网上最流行的一张奥巴马的照片是他在哈佛读书时手捧一本书的照片。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帮助造就了奥巴马的成长与成功。
  在战后美国历届总统中,奥巴马可能是最爱读书的,而且读的书也的确很多。从他自传广博的知识和优雅流畅的语言中也可以看出他的阅读是非常丰富的。美国媒体也认为,他是美国很长时间以来难得一见的“有文化的总统”。他在自传中提到,每次遇到问题时,他都会找来相关的书阅读,希望从书中得到些启示。奥巴马认为最感动他、影响他人生的书是《圣经》,还有莎士比亚的悲剧。不管《哈姆雷特》还是《李尔王》,每一部悲剧都那么丰富。你可以一年读一次,每年都读,年年有新意,年年都有你不曾留意的东西,书里有对人性两难境遇的洞察,非常有力。
  奥巴马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著名文学学者李欧梵在给《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一书的台湾版序中说:“即使奥巴马选不上总统,他也有足够资格成为一名作家。”并称赞该书是“富于文学性的大手笔”。从回忆父亲到回忆自己的幼年经历,从因身份焦虑而堕落,回到非洲寻求来自父亲的梦想,青年奥巴马的人生围绕寻求非同寻常的种族身份而展开,并被附上了找寻梦想的内涵。这样很符合政治家自传要达到宣传自己的“政治正确”的目标。当然,奥巴马又是那么诚恳地展现了他的意图,自传结构被安排得精巧别致。其中的对话和细节如同小说般生动精彩,遣词造句也凸显了英语的晓畅优美。奥巴马善于用细腻的文字和诚恳的姿态带领读者去探究他最初的“政治缘起”。就这一点,奥巴马不做政治家也应是优秀的作家。
  奥巴马5天看了2000多页书 最爱历史和小说
  中国人历来将读书视为修身之术,但凡能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领袖们也几乎都是好读书的人。美国总统们在读书方面更是毫不逊色,有人将3000本图书注满注解,有人为收藏买书举债度日,还有人把读书看成了唯一新鲜的事儿,一有空闲就读书。
  英国《独立报》网站曾刊登文章称,奥巴马并非如外界所想的那样,度假只有吃喝玩乐的一面。文章说,奥巴马并没有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奢侈购物和游山玩水上,在12天的圣诞和元旦假期中,奥巴马已经读完了多本精装书。在夏威夷火奴鲁鲁附近的海滨小屋里,奥巴马读了三本长篇巨著:前总统罗纳德 里根的传记《终生难遇的角色》、间谍小说《我们这种叛徒》,以及历史小说《雅各布 德佐特的千年之秋》
  奥巴马喜欢在度假期间读书的习惯由来已久。2009年暑假,奥巴马来到马萨诸塞州玛莎葡萄园岛,尽管只是一个短暂的暑假,但他制定了详细的读书计划。按照计划,他必须每天阅读300页以上,才有可能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在这次假期中,奥巴马携5本书,包括历史、环境与推理小说,总计约2300页。
  除了度假期间爱看书,奥巴马每天晚饭后,等孩子去睡觉了,总要抽出半小时来看小说。美国人喜欢列清单,面对奥巴马的孜孜不倦,一家名为巴诺的书店专门列出了一个“奥巴马书单”。从这份书单上看,奥巴马看过的书包括历史和传记,如《美国历史的反讽》、《罗斯福传》、《和而不同》,也包括很多文学作品,如《土生子》、《所罗门之歌》、《金色笔记本》、《莎士比亚全集》、《圣经》、《白鲸》等。
  奥巴马读书的习惯得到了美国人的赞誉,美国媒体总结说,总统看前任的传记,可以从前人身上学习经验;读间谍小说,能对2010年发生的美俄间谍大战进行心理揣摩;选历史小说,则是想知道美国中产阶层人士的心理状态。媒体还发现,奥巴马看过的书被曝光后,其销量旋即扶摇直上。例如《地国》写的是“9 11”事件后一个居住在纽约的荷兰移民的心路历程,奥巴马看完后大加赞誉。接下来的一周里,该书销量提高了四成。如今,不仅奥巴马得了“文学总统”的称号,“奥巴马书单”更带动了美国人跟他一起读书。
  “文学总统”出书 销量300万册
  此外,奥巴马不仅爱读书,而且还写书。舆论普遍认为,奥巴马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文学修养最高的总统之一。美国的作家们尤其崇拜奥巴马,将他视为自己的一员。奥巴马的《父亲的梦想》(Dreams From My Father)和《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两书销售超过300万册,评论界称,这两本书虽然出自政治家之手,却可当作小说来读,实属少见。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 布鲁姆(Harold Bloom)对奥巴马学生时代写的诗歌赞赏有加,将其与美国著名黑人诗人蓝斯顿 休斯(Langston Hughes)的作品相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 莫里森(Toni Morrison)欣赏奥巴马的写作才华:“我读过《父亲的梦想》。他的写作、思考和想象能力、谴词造句技巧令我震惊。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不是一本普通的政治家自传。
  早前奥巴马还有个名号,叫“儿童书籍作家”。他撰写的儿童书《为君而歌:给女儿们的一封信》是对美国各个领域13位优秀先锋人物的礼赞,讲述了美国国父华盛顿、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第一位黑人球员罗宾森,以及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近代女性画家之一的欧姬芙等人的故事。兰登书屋出版商奇普·吉普森表示:“能出版这么一本图文并茂的惊人之作,甚是荣幸。”他还称赞该书完美地融合了历史与故事,展现了所有美国人团结一致、追求梦想,并不懈奋斗的精神。
  据悉,奥巴马2004年担任伊利诺伊州议员时,就与兰登书屋出版社签订了190万美元写3本书的合约,“给女儿们的一封信”是其中之一。此前,奥巴马发表了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及政论书《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均由兰登书屋出版发行,发行量上百万册。兰登书屋表示,该书的电子版不会出现在亚马孙网站上,因该网站不支持图片格式,但出版商已与西雅图一家发行儿童音像图书的数码公司合作。而奥巴马将把售书及其音像图书版税所得全部捐赠给阵亡及伤残军人的子女。

2013/04/04

Britain's new social classes



  • Elite: Most privileged group set apart from other classes because of wealth, highest scoring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 Established middle class: Largest class group and second wealthiest, also score high culturally and socially
  • Technical middle class: Small, distinct group that aren't so social but have money and are into emerging culture like gaming, the internet and rock music
  • New affluent workers: A young group that is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active with middling levels of income
  • Traditional working class: Score low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but have reasonably high house values and oldest average age
  • Emergent service workers: New, young, urban group who don't have much money but are very social and cultural - they "live for today"
  • Precariat: Poorest, most deprived class who score low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