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0

“自媒体”就是知识精英商业化

某一个冬夜,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把我拉出来宵夜。此人因鉴表反腐成为公众人物,那时节他刚好开发了一个独立APP,投放于苹果和安卓的软件市场。下载量不小,可能远超一些创业团队。那次聊天,我第一次听人认真讲“自媒体”。花总说,微博红人都可以做一个APP,比如“作业本”,然后看能不靠广告赢利。事实上,当时已经有不少广告主跟花总暗送秋波,意味着“自媒体”已经有商业模式了
 
几个月后,科技评论员程苓峰正式开卖“自媒体”广告。此时,微信公众平台已然大火,自媒体发布成本降低,连开发APP的成本都省去了。程的发布平台,无论博客、微博、微信,全部都是免费的,在这些平台上,他拥有至少5万的活跃读者,这个数量已经超过很多杂志了。而一天一万的广告价格,仍然吸引了不少科技界广告主。
微信也把传统媒体人搅得心猿意马。到2月底,一些媒体同行们,也开始和我讨论,办一个自媒体怎么样?其实“自媒体”的概念本身不新,早在博客兴起时,已经蓬勃发展。如今进入微时代。微博和微信取代了博客,成为覆盖面更广、活跃度更高的传播渠道。内容提供者根本不需要报纸、电视台作为发言的平台,他们可以在“两微”上迅速找到自己的读者。
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来看,自媒体的优势在于,发布流程短、工作效率高、言论空间稍大。知识精英往往拥有较强的自我把关能力,且经过网络舆论平台的洗礼,所以这方面没有太大问题。
上述三个优势,当然是以思考为业的知识分子求之不得的状态。如果掂量一下,在微博上有10万左右粉丝的知识精英,基本都够格玩一下。而大众用户获得的产品,基本就是一条推送到你手机上的微信、一条图片制作的长微博。用户需求摆在那,只要你内容牛,粉丝会咣咣的涨,因为他们对好的内容仍有需求,何况还是免费的。
但自媒体不是慈善事业,是一门生意,究其本质,不过是知识精英商业化。自媒体的未来,取决于商业模式。目前看来,已经有比较成型的商业模式在支撑自媒体的发展
第一种,自然是广告。在细分市场,如科技、时尚、高尔夫、古玩,这些玩家都有特定的用户需求,如果能够获取海量用户,广告就是一个不错的变现方式。花总和程苓峰的读者都非常清晰,有广告价值。
第二种,是内容的二次开发,比如印刷成书拿版税。李承鹏的新书热销,就与其微博的影响力有直接关系。花总、作业本等微博红人,也都在写书。
第三种,是线下的活动,比如讲座与咨询。这要求作者本人有较高的学术修养,以及出众的口才,要求高,但变现也快。我有朋友是这种玩法,据说比以前做杂志主编还忙,当然收入也不菲。
总而言之,自媒体并不是新鲜事物,只不过是两微(微博、微信)流行之后,一些知识精英影响力得到更大的释放。而其商业模式,依然是传统媒体的复制,并不新鲜。从商业角度而言,也不是一个可以上市的大生意。“自媒体”这个概念的流行,社会价值更大。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可以通过内容打造个人影响力,并以此变现,过上独立而体面的生活,并专注于内容的生产和研究。这自然是极好的。

1 則留言: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