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1

大舅舅的記憶

大年初二, 天氣極好.

午後, 與母拜訪大舅舅並拜年. 
門口轉轉,不見回應, 過一刻鐘,再返,即見舅舅迎門. 

舅舅是民國19年次,今年84歲. 但說81歲.  我說沒關係

首談,眼疾及健康. 眼疾術後似乎不太成功.  右眼3/4 無視,左眼3/4完好. 
談手術及醫術,無奈. 

且仍關心我的健康狀況. 以前我們總是在醫院相會, 

我有點不好意思,老成為親戚聚會的理由. 

"不能再過勞" ,"要用智慧",我說 

談及料理, 舅舅過去為日本料理主廚, 所以,當面傳授湯頭烹飪技巧及省時的料理方法. 
當場我學了幾招.

談及舅舅過往, 過去曾外派琉球及洛杉磯,  對琉球美軍基地及過往歷史如數家珍,  

舅舅的年代, 怎能外派? 
我記得只有充軍. 

珍珠港事變後, 日本強拉很多軍伕. 大家都是"不願役".

因東亞島鏈, 美日協防條約的歷史,  所以就理解外派原因. 

日本料理對日方的飲食甚有助益.  
當年,舅舅就任職於"外商". 在琉球,在洛杉磯, 

用日本料理就可以找到工作, 很厲害.  
原來,飲食是國際語言.    

談及台北, 

現址總統府, 過去,二戰時亦被轟炸過, 
在老一輩人的記憶,日人在台建設甚多,築港,建房, 蓋糖廠,修鐵路. 

總統府, 地方法院, 北一女,監察院, 從外觀即可知是日人所建.   

從馬關條約(1895) 後到台灣光復(民國36年. 1947),共52 年. 這52年 如果比喻是你的一塊地, 這半世紀, 新地主會讓地荒蕪嗎? 地主會想耕點田, 蓋個房, 弄個路燈. 這樣的歷史背景, 所以,在台灣早期做了些建設; 當然,當時一定沒想到會有變化, 人算都是不如天算的. 

那中國以前為什麼不建設? 
清末,全國都在吸鴉片,  英國人法國人 義大利人都攻進天津港了, 租界現在都還在,但是都變成要付錢的高級酒吧, 都要亡國了,還建設台灣? 不要鬧了.  

天津,現在這裡沒有國殤,只剩帳單.

大舅舅也提及228時期, 國民政府為維持當時政權, 如何在現址立院樓頂架設機關槍. 對著中山南路和忠孝西路那個十字路口的方向, 看誰在亂?

老爸當年任職雷震的自由中國
原來, 當時的時代背景風聲鶴唳.   
我也才了解鄰居, 殷海光,何許人也? 

以前,中山北路有一座橋橫跨忠孝西路, 現已拆除.

回憶, 頓時讓我大開眼界. ..

過去,日人建設台灣,

當然, 憶及清末,滿清腐敗,引八國聯軍之戰, 中國幾乎滅亡, 始簽不平等條約. 
馬關條約,台灣依約割讓給日本. 日本視為領土,當然爾,在台從事些基礎建設.

現址華山藝文特區也是台北車站及糖廠. 後為菸酒公賣局.

羅斯福路上以前有個大監獄, 應該是潮州街附近. 年代久遠, 已不可考. 
羅斯福路 東門 大片日式宿舍, 日人走後, 國民政府遷台,即成外省族群聚落.

如果羅斯福路中央銀行附近有監獄,  以前大學時,有個插班同學,當兵單位是在警備總部. 應該是在現址弘道國中附近吧. 他就是弘道畢業的, 家住新店, 離調查局很近,  原來我們的DNA和老校長一樣都想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制.  原來當年學生時代會學法文,應該也是DNA 在作怪.   他可能當年呼吸不到自由的空氣, 所以跑來唸電影, 補修了很多課, 電影編劇,電影攝影學, 錄音工程, 電影理論, 莎士比亞.... 最後, 才修成正果.   但聽說後來去片廠, 某大導演拍了很久了,後來才發現他底片好像沒裝好...;   此後, 我很少聽到他在電影圈的消息. 

那年還沒有捷運;
我們騎小50就能拍片, 
票房有100 人 (約兩個班) 

晚上,我騎單車運動時,常常經過馬場町, 那位置大概在青年公園環河南路河堤外, 
聽說以前是個刑場, 處決思想異議份子.   

現在夜晚騎車經過卻常看到熱戀小情侶在那個"紀念塚"上, 相擁親熱, 
我滿身大汗,目視小情侶在塚上的親熱, 不是羨慕,而是感到一股陰森的奇怪.

那個年代 沒有Google, 
有什麼,都是聽說.

最近,看到一個部落格, 介紹228受難者公墓,位於六張犁信安街 再上去崇德街. 

所以, 警備總部抓到"思想怪怪"的人,送去大監獄, 然後送去馬場町, 最後葬在六張犁. 

我不知道,這是我自編自導的流程和路線,    

那個時代的拼圖,漸漸拼湊出來. 

提及琉球, 大舅舅仍記得,當年B52 轟炸機停在美軍基地內, 做越戰轟炸前的中繼站. 
因為他有這些跟我們不太一樣的記憶, 所以,前些年, 謝長廷選舉都請他幫忙助選. 哈. 老人家還是老有所用!!   

因聽說我有另一大舅舅, 當年被日本徵兵南洋,此後無聲無息.

我媽說,小時候她和外婆,在台北曾躲過轟炸機轟炸.  
我推測應該是美軍的轟炸吧. 先飛到總統府投彈,然後飛到大稻埕再投一些剩的炸彈. 
沒爆炸的,就被人撿到,扛回圓環家中.

我記得有個台灣導演王童拍過一電影"稻草人",
有一幕就是台灣人在田裡撿到炸彈. 

這與我所知歷史相符. 



初二,  極其有趣,當所讀與口述歷史互相對照, 成為一個時代的拼圖,

彷彿時光倒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