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2

洗衣婦成為最富足的人——記奧莎拉·麥卡迪(Oseola McCarty)


文/朱易

  1995年,南密西西比大學收到了一筆十五萬元捐款。該款指明為青年學子們提供獎學金。對於該大學而言,十五萬捐款是極平常的。但當他們知道捐款人後,態度馬上改變了。而這件事馬上就成為全國性的大新聞,寫這新聞的記者還因此獲得新聞界最高獎——普立茲獎。

  人們感到震撼的不是十五萬元,而是捐款人竟然是一位終生為人洗衣服和燙衣服的88歲黑人老婦人。

  這位令人尊敬的洗衣婦名叫奧莎拉·麥卡迪(Oseola McCarty)。她的生活極為簡樸,工作也極為簡單。除了每週末上教堂和偶爾上市場買生活必需品外,就在家裏做洗衣服的工作,她把一生的積蓄全部奉獻給了那些她並不認識卻需要幫助才能完成學業的年輕人。她的這種行為,體現出由她內心發出的一種真愛,這份愛心感動了世界,也使她成為愛心奉獻的領袖人物,《紐約時報》稱她為心如黃金的洗衣婦.

1999年9月28日),她還被評為1984年至2000年中最能激勵人的人物之一。甚至在她去世後的2001年,《價值》雜志在它的100期紀念刊中,把奧莎拉列於最有價值的一百位富人中,與她同列的都是財經界的領袖人物,這些人物均代表了美國人如何致富的全新思維。奧莎拉雖被列為最有價值的一百位人物之一,實際上她已身無分文。她之所以被列為創造財富的領袖人物,是因為她使所有的美國人重新思考和界定他們的奉獻能力。

  樂天知命:真愛的根源

  奧莎拉·麥卡迪所捐贈的,是她畢生的積蓄,完全出自一份真愛。她視生活是安靜而充滿恩典,她信賴上帝可以幫助她處理任何生活所帶給她的難題。她充滿了一股震撼人心、樂天知命的情懷。她的善舉被人們稱為猶如來自舊約的故事,其中充滿了恩典和驚奇。

  盡管奧莎拉生活簡單和樸實,也沒有什麼高言大志,但是當人們與她交談時,發現她言詞雖然簡樸,卻充滿了智慧,有心人收集了奧莎拉關於工作、信仰、儲蓄、人際關系和生活的智慧語言,出版了一本119頁的奧莎拉言論集。

  奧莎拉的無私奉獻行動,引起了世界的注意,更讓大家感動的是她那份愛心和因為信仰所帶來樂天知命的態度。在決定奉獻畢生積蓄的前三個星期,她得知罹患了癌症。她認為把錢奉獻出來比自己花掉更有意義。她說:“我捐獻錢給年輕人,他們就不必像我一樣辛苦工作。”言詞之中,體現出慈愛和體貼。

  當奧莎拉愛心奉獻的事情傳開後,各種稱贊和榮耀像潮水般地向她湧來。她被當地教會請去證道,與總統柯林頓握手言贊,並接受總統公民獎,這是美國授予公民的第二大獎。除此之外,她所接受的各種獎狀超過三百個,哈佛大學還授予她榮譽博士學位,她還受邀參加了許多公共活動,如:在密州傳遞奧林匹克聖火,新年時在紐約時代廣場按倒時球的按鈕。每當她出現在公共場合時,人們就如同潮水般湧向她,許多人慕名來聆聽她的講話。

  奧莎拉保持著簡樸的生活,她的智慧語言透出驚人的簡樸,幾乎是常理與常識。她說:“現今人們總在談論自我肯定,但對我而言這不過是基本的東西。”人們尊敬她,是因為她的奉獻僅僅是出於對下一代的愛心,她只想讓她辛苦積蓄下來的錢派上用場。正是由於這個樂天知命的態度和簡樸無華的智能感動了世人。

  樂善好施:真愛的結果

  2001年的《價值》雜志的第100期把奧莎拉·麥卡迪列為最有價值人物的第六位。許多風雲人物,如:嘉信理財的創辦人、亞馬遜書店的創辦人、前總統柯林頓、現任總統布希、《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電視主持人、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Oprah、《富比士》雜志的老闆、專門寫恐怖小說的史提芬·金、以及著名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金得獎熱門人物保羅·克魯斯曼均排在奧莎拉·麥卡迪之後!

  在一個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一位畢生為人洗衣服、燙衣服的黑人婦女,獲得如此大的推崇,完全是由於她無私愛心所帶來的行動震撼了世界,也引發了一場價值觀的革命。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如何看待財富和評價財富的價值。而這一切都引發出許多可喜的變化。

  就在奧莎拉捐獻畢生積蓄給密州大學的消息傳開後,許多人在她那樂善好施的榜樣帶動下也慷慨解囊,一時間有六百人捐獻了三十三萬元給該大學。百萬富翁德·特納(Ted Turner)在得知奧莎拉的故事後,深深被感動。他說:“如果微小者如奧莎拉能將其所有的都捐獻出來,那麼我可以捐出十億元來。”他果然做到,並完成了另一個歷史創舉,捐出十億元給聯合國。他被《價值》雜志列為百位最有價值的人的第五位,僅排在奧莎拉的前一位。

  奧莎拉的影響不斷擴大,繼德·特納之後,全球的首富比爾·蓋茨也被感動到打開錢包,他總共捐出慈善款項就達二百一十億,其中上億元給了聯合國。

  有人將奧莎拉·麥卡迪所引發的價值觀念的更新總結成為“奧莎拉·麥卡迪原則”:如果奧莎拉能這樣,為什麼我們不能?

  社會學學者更從奧莎拉的善舉中,發現了新的價值觀念和得出了新的結論。首先,貧窮的根源不是因為工作,也不是因為種族。如果黑人婦女奧莎拉能夠從為人洗衣服的低微工作中積蓄到十五萬元,那麼低薪工作和種族並不是一個人貧窮的原因。其次,貧窮的原因是個人品格上、家庭功能和個人行為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世界上最低微的人如奧莎拉,在她生命的最後日子裏震撼了世界,被譽為心如金子般的人,表明一個人的品格和信仰可以造就另一個人,使其成為眾人的榜樣。奧莎拉所引發的價值觀念被引入了更深層的社會思考之中。

  樂在其中:真愛的表現

  奧莎拉·麥卡迪一生,都生活在美國種族歧視相當嚴重、生活相當貧窮的地方,她的大半光陰是在種族隔離制度下度過的,她所從事的工作是最低微的,然而她因真愛和無私,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大放光芒。

  奧莎拉出生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她的一生都在該州度過。年輕時,她喜歡上學,並夢想有一天能當上白衣天使護士。不幸的是,當她上小學六年級時,她的祖母和嬸嬸都生病在床,她不得不離開心愛的課室,回到家中,用年幼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擔。從那個時候起的七十五年內,她就一直在她的小木屋中為人洗衣服和燙衣服,一塊錢一塊錢地謀取生活的費用。

  奧莎拉從年輕時就開始積蓄,這個良好習慣,她維持了一輩子。她十分注意支出。只買她所需的東西,從不浪費金錢。除了節儉外,她工作也十分努力,她並不因為收入少而灰心,反而因努力工作而感動愉快。由於她努力工作和節儉的良好習慣,使她的積蓄達到了令人驚奇的地步。她終身都是勤奮工作和過著節儉的生活,對於許多人而言是低微收入和艱苦的生活,而她卻充滿喜樂和樂在其中。她雖然沒有當上白衣天使,但今天在許多人心目中,她是一位帶來愛心和盼望的天使。她的一生極其簡單,幾乎可以用幾句話就概括了,但誰又能想像她能把洗一件衣服收一塊錢的收入積累到十五萬元之多。更想不到她把這些錢給了從未讀過的大學,給那些從未謀面的年輕學子,她的理由只是,讓學生們不必辛勞工作來賺取學費!

  奧莎拉雖然無法完成她的學業,但在她身後為我們留下了榜樣,她那發自內心的真愛,並未隨著她的離世而逝去,它將會不斷激勵眾人在愛心的傳播上不斷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