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1

美的形式

藝術相關領域,美學是共通的,
美是哲學. Aesthetic 用在建築,音樂,繪畫,戲劇, 攝影, 皆通用.
美的形式
1 完整的形式
2 反覆的形式
3 漸層的形式
4 對稱的形式
5 平衡的形式
6 調和的形式
7 對比的形式
8 比例的形式
9 節奏的形式
10統一的形式
在音樂上, 曲式的優美也適用這樣的形式原則.

2018/10/28

寫作的人

寫作的人是不是必須期許自己

“能夠為真實犧牲一切那般的熱愛真實” ?


寫作是清楚的思考, 首要法則是在清楚的敘述,正確無誤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假新聞太多.
海明威的文字和寫作觀念啟發我最大, 是真正的寫實手法
同樣寫海, 康拉德給我感覺有點亂,不夠有力,沒有一種身離奇境之感.

人的直覺

“人類有很強的直覺、邏輯、感知等能力,機器學習不見得做得到,人工智慧只是模擬某種能力,可能人工智慧中的影像辨識能力在進步,但其他能力其實並沒有。”

但我記得 Brian Eno曾說 ”直覺的局限性”.
所以,人就是在機器的能力和人類的能力之間, 直覺不可盡信, 機器也不是萬能, 兩者都有局限, AI 在進步, 有些功能會比人還厲害,但有些不行.
對一個人有感覺,但機器不會, 機器也不會知道是否他在背後背叛了妳.
壓抑直覺, 往科學發展,但還是很多事科學無法解釋

自媒時代 新聞學是什麼?

深观察|新媒体时代,新闻学院何为?

不止新聞學院,現在連記者都很懷疑到底自己意義為何?
大陸學界會想這問題, 台灣的新聞教育大概都泡沫化了.
實務根本跟新聞教育脫鉤.
現在的新聞編輯室有意義嗎?
逢年過節,企業公關就要和媒體打好關係, 公關稿直接用不要改, 新聞編輯倒底是做什麼的?
跟新聞來源的關係, 每天成千的新聞稿來來去去, 保持了分寸嗎? 誰在意分寸? 有人讀才重要.
也有記者受到某些人情壓力, 不敢寫, 或是把關鍵的字眼掩飾 修改,黑的描成白的, 這樣在產業裡才混的下去,才有消息.
也許政治線的大記者謹慎一點, 小咖記者應該很無奈吧,那有什麼新聞學.
新聞學有意義嗎? 能用嗎? 能吃嗎?
根本實務上新聞學無用, 在快餐新聞製作, 有什麼價值?
十字路口的學科, 只是創新的實驗場. 新聞本身也沒有什麼客觀可言, 觀點肯定有, 誠實的當個"鼓吹者”, 比較像是社群的守望者和消息通.
但記者的職業能力, 現今人人都有. 寫稿,錄影,拍照, 修圖, 下標題,發稿,現在人人都可以, 新聞學哪有門檻?
現在記者要重新定位, 要專業記者, 要議題的鼓吹者和見證者,要數據的發覺者,數據的分析者. 記者要社群化
以前教那些大道理, 是頻道有限論,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 新闻学院的教育和研究能力并没有匹配性的提升”
新聞人,新聞學院要轉型成 “扮演业界和社会的前卫探索者”
“新闻学院在理论创新和新知发见方面的能力严重滞后,无法输出高于社会和实践水位的高明知识”
很難吧,都是別的學科借用來的
新聞實務需要用”唸”的嗎?
會用唸的大概都不會當記者

畫, AI化, 以後會如何?

“The artwork was produced using an algorithm and a data set of 15,000 portraits painted between the 14th and 20th Centuries.”

畫家要學會與人工智慧共存, 但創作不從自己的感受出發就不是創作. 這就是問題. 是否要學會用數據作一些創作前期的準備工作, 找主題,定方向, 選顏色, 分析風格, 比較能夠做出市場能接受的作品,作品才賣的出去,不會孤芳自賞,或懷才不遇. 這種人工智慧化的創作肯定很多藝術家無法接受.
藝術相關學界何時可以開始討論?

舊時代的記憶

今網上遇到3件事,都跟以前舊時代有關.
認識了偵探書屋探長,原來他幫張釗維做過<沖天>,
我前幾年跟張在華山見過,他們倆都是Sheffield 的校友.
今天並不是什麼紀念日,
但另一網友寫了一篇專訪,忠實記錄了當年國民黨在台灣的情況. 他姓孔, 我跟他交流了一下那個時代的一些記憶. 倒也沒想如何,就是一段歷史被人喚起,
我有時想聊這個,但誰有空啊?
節錄部分訪談文字:
孔:有一件事情我一直覺得很奇怪,那個時候有很多人失蹤,很多人都說是被飛機載到太平洋丟掉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張:飛機的事我倒是沒有聽過,不過我知道有一個地方是專門處理犯人的,應該說是個「萬人塜」,那個洞很大很大,是用機器挖的,約有六、七十公尺長,是個圓的,有三層樓那樣高,上面有個蓋子,那個蓋子是用鋼筋水泥作的,上面舖了一層鐵皮,那個蓋子,就像馬路上的蓋子一樣,要把犯人丟下去時,蓋子就升上來了,裡面有很多很多的骨頭,臭得要死,我去過那個地方,也押解過人犯。
孔:那個地方在哪裡?
張:在新店往烏來那個方向, 這樣好了,我畫一個地圖給你看,比較清楚,你看,這不是屈尺路嗎?屈尺路再往前走,就有一座橋,然後再往前(新烏路)左邊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一個軍營,這個軍營,在當時,約有三千多人,門口有衛兵把守,不准人參觀,曾經有百姓試圖蒐證,當場被衛兵射殺,那個洞,就是必須先從這個軍營進去,進去之後,來到後面有條山路,接著就是懸崖和峭壁,沿途有很多檢查站,把守甚嚴,然後左轉過來,就可以進入另一個軍營,那個洞,就在第二個軍營內,那個軍營,約有六千多人,而洞就在軍營的中間,這個洞,當年旁邊還有直升機停機坪,是用飛機直接載來的,不過後來怕人知道,才改用車輛接送人犯,那個洞的名字叫「河殺洞」,失蹤的人,應該是丟在那個地方。
孔:什麼時候挖的?
張:應該是保安司令部的時代吧?
孔:他們是怎麼處理人犯的?
張:人犯都是用繩子綁起來的,我有一次帶了三個人犯來,人犯帶來之後,蓋子就升起來了,臭得要命,我就把人犯交給了一個營長,那個營長是個老廣,他要把人犯踢下去時,都會先用廣東話罵一句「丟你老摸法海」,「天堂有路你不走,你要到地獄來」,一腳就踹下去了;接著第二個、第三個也都一樣,都是先罵那句廣東話,然後說「天堂」、「地獄」的話,一個一個都踹下去了。
孔:蓋子打開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還有活的?
張:有三個人,其他的統統是骨頭,臭得要死!
孔:那麼高會不會摔死啊?!
張:不會死,頂多是頸椎受傷,或是手腳骨折,不會死。
孔:那不是很慘嗎?
張:我聽到他們提到,在裡面的人,是「人吃人」的世界,只要一丟下去,底下的人就搶,因為他們餓壞了,也很渴,所以就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也有喊叫的聲音,不久之後,蓋子就蓋起來了。
景美,新店,烏來,坪林 我熟吧
但 "屈尺路嗎?屈尺路再往前走,就有一座橋,然後再往前(新烏路)左邊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一個軍營"
這我就沒印象,但附近我都熟,
推算時代,當時國家氣氛應該很肅殺.
臉書上剛好分享了殷海光的墓園照,
現在講自由主義, 有人要聽嗎?
現在年輕人知道雷震, 殷海光嗎 ?
我們現在的自由, 是從他們那個禁錮的年代, 肅殺的社會氛圍一點一點的啟蒙.
那個特務的年代, 在網上被喚起了過去的歷史.
這些點好像彼此串連在一起, 還有馬場町的刑場, 現在改成河堤外的紀念公園,騎單車的地方. 六張犁的崇德街, 那以前是白色恐怖的濫葬崗.
我倒不是多愛作文章,只是該知道的歷史要知道,
我同情那種掌握一點小權利, 賣弄官威的小人, 那是無知的孽.
如果,
當年老蔣…. 現在….
如果….
這就是歷史.
現在我們週圍還有那種濫權作孽的小人嗎?

關於海上漂流

前這子有個印尼年輕人上漂流了兩個月.
“海上漂流2個月”會是什心理狀態?
“陶傑:講人在海上漂流,是西方久遠的文學傳統霸權,從古遠的「奧德塞」開始,英國的敍事古詩「貝烏爾夫」,到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然後是「魯濱遜漂流記」、「老人與海」、「白鯨記」"
"人在海洋的逆境孤獨地尋找自己,搜索上帝,搏鬥逆境,擁抱孤獨,西洋文化把這個主題,講述了兩千年”
海是最好的書寫對象, 面對海就是面對人性, 就是面對自己的心理掙扎.
還有康拉德 (Joseph Conrad)也是寫海,
印尼男孩在海上漂兩個月, 那是一個非常逆境孤獨, 面對死亡的求生意志,
真實發生在現在.

自由的抽像

自由比較像是一種感受, 音樂是一種自由狀態下的創作
自由說明白變成政治宣傳, 自由的意識在創作裡, 被寬容,被尊重就有自由.
金音獎獎勵自由的創作空間, 但頒獎空間有點太大, 資源太豐富. 空間大的缺點就不夠溫暖 不夠擠, 人與人”聚” 的氣氛就淡. 也缺主持大咖的控場的經驗和歷練, 不過這也無可厚非, 只是覺得團隊現場錄影作業比較沒有那麼精準.
很想表達自由,問題是自由很難表現, 很難用說的. 而且也很難表達什麼是不自由,
不自由的限制變形也很多, 有的是通通不自由,但有的是有時是自由, 但某些關鍵點又不自由. 有時很陰險, 不容易覺察
越講這種感覺,它就越沒感覺, 但沒有自由時,就覺得很不自在
也別太強說愁,
灰燼中找到動力, 但那動力其實又不是從荒蕪而來,
很想表達主題, 勞動者的處境也絕非三言兩語能動人,
感動還是要回到創作裡
在創作主題上, 易說但不易表達在音樂的共鳴裡.
自由很難表現, 很難用說的,
不如拋棄這樣的宣達自由的使命,
從真正願意聽音樂,談,聊音樂, 研究音樂,
任性的從音樂開始如音符般流瀉自由自在的精神.

2018/10/20

麗江黑龍潭公園

七彩雲南 麗江黑龍潭公園

黄果树大瀑布

山西五台山

山西懸空寺

【千年菩提路】27 灵隐寺(上)

桂林 興坪古鎮 老寨山












罗辑思维 180 黄执中 你如何听懂我说的话

罗振宇 知识就是力量: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罗振宇 知识就是力量:怎样做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上班族應該要理解這個.

Value add 的部分就是價值. 有你沒有你的差異就是價值.

2018/10/18

中国现代奇迹 08 青藏铁路



人就是自己無法達到的地方就越渴望.
我肯定是無法到海拔這麼高的地方一遊了.
所以特愛看這些旅遊節目.

在亞洲要感受那種天寬地闊的自然力量, 去西藏一遊.
環境的艱險,人文的差異, 人真的受環境影響很大. 也可以說環境決定了人.
我看看青藏鐵路就好, 這輩子大概是不可能了



最後的疆界-聚焦貝加爾湖



我開始對新疆或俄羅斯有興趣,是聽了 一個書店老闆娘在廣播和網路上的談話.
好像只有遠離自己生活,才能有獨特的生活體驗.  
還記得電影史, 俄國的紀錄片 <北方的南努克>, 
但只讀 沒有親身體驗 是感受不到那種北國的一望無際, 原始的生活.  當地人對自己土地,生活方式的執著.  環境氣候肯定影響創作,也造就了民族性.

當厭倦了文明的生活, 從北京飛到離貝加爾湖最近的小鎮只要3小時.  當見到一無所有,一切都回到生活的原始, 人會不會有所啟發?  

Learn English Through Story ★ Subtitles: Love of Live by Jack London (In...



這是Jack London 小說, <熱愛生命>,我讀過中文譯本, 所以想聽原文.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