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更多有關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的事情

2014年讀 1988 初版的書, 背景是蘇聯入侵捷克後的布拉格, 1968年, 二戰後的冷戰時期. 現在回頭觀看舊時代, 當然很感慨.

從小說看出來國家主義對人的牽制,  作者是1929年生,捷克人, 是戰亂年代.  當時亞洲, 民國19年 (1930)  是中原大戰,  戰亂的年代,  小說反映當時人的意志和價值.  

為何要媚俗(Kitsch)? 
為何從眾, 輕蝕心靈 ?

人的生活行為都有影響,  行為要一致,  齊步走, 一致性,服從,
扼殺人的很多可能性.  是壓抑的年代.  

二元對立的價值互相牽制.  
輕與重, 靈與肉, 政治 軍事決定了人的命.  
是國家的傷痕, 蘇聯一夕入侵捷克,  總理被帶走,全城老百姓被監管,控制,評價. 一切沒有自由. 

所以對照現在更覺公民意識的可貴.  

書中四個主要人物: 托馬斯, 特麗莎,薩賓娜, 芙蘭茨

亡國的壓抑反映在文字, 生活,  心靈與肉體. 就像"失根的蘭花", 渴望離開自己土地是不幸的人. 離開是"輕", 回去被侵略的祖國是"重".

重,接近人生真實,  輕,讓一切失去意義.  沒有絕對, 二元區分反而愚蠢.

文學是最好觀察社會的角度. 反映人生, 也反映社會. 文字記錄了很多巧合, 有藝術,性與靈,哲學, 音樂,繪畫,歷史,攝影.  是解放的象徵.

這本書,不易讀,書中藉由各種藝術形式反映象徵很多事情, 我也察覺台灣導演在電影中也應用其手法,讓故事抽離, 那個舊時代國家主義是一種假面,真實其實是生活萬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