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0

王曉波:國共兩黨 應向中國文化靠攏

  • 2013-07-31
  • 中國時報
  •   
     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事實上,兩岸並無任何恩怨情仇,有恩怨情仇則是國共兩黨。國共兩黨的分裂與新文化運動息息相關。爾後發生十月革命,陳獨秀等一干知識分子受到《巴黎和約》刺激,從新文化運動舵手搖身一變成為共黨創始人,至此中國知識分子左右派分裂局面浮上檯面。不過,兩派知識分子始終分分合合。孫中山提出「聯俄容共」、北伐時期兩派人馬曾短暫合作,北伐完成後,兩派理念問題表面化,蔣介石發動武力清黨,兩派衝突劇烈化。對日抗戰時,國共又出現短暫合作蜜月期,抗戰結束後,情況丕變,國共纏鬥至今。
     一九四九年是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年代,因為標誌著白色西化派在中國的失敗。由於中國人欠缺民族自信心,五四運動後,共黨成立,紅色西化派隨之成立。執政後歷經所謂三反五反運動、文革,直到一九七九年,紅色西化派在大陸正式宣告失敗。紅色西化派失敗後,共黨意識到必須改革開放,其中鄧小平是個關鍵人物。正當全中國陷入茫然之際,鄧小平轉向訴諸中國農民最樸素的哲學,「摸著石頭過河」,穩定壓倒一切。直到○八年北京奧運後,中國崛起隱然成形。
     所謂「摸著石頭過河」,是體認中國現實,拋棄意識型態的做法。這意味中國崛起不是靠自由民主或階級鬥爭社會主義,而是靠中國農民的土哲學。
     廣義而言,這無疑是中國民族主義的出現。綜觀近代政黨歷史,有所謂全民政黨、階級政黨等區分。按理共黨應屬階級政黨,但江澤民主政時代宣稱共黨是代表全民利益,變成全民政黨即國民黨。依此邏輯,國共兩黨意識型態不致有太大矛盾。如此,矛盾的癥結變成純粹是中國意識與西方意識(甚至是美國意識)衝突。
     令人遺憾的是,如今台灣卻標榜美國式民主來與大陸區別。近幾年,大陸大肆慶祝辛亥百年、八年抗戰等節日,意圖取得中國文化歷史的主導權,反觀台灣,自我去中國化和去中華民國化,如今遺留下來的只剩,一九四九年來的反共教育、冷戰思維,造成兩岸對立。
     不過,這種中西方意識對抗,也存在於大陸。大陸其實現在很多人恨中國,尤其是知識分子圈,如劉曉波,歸根究柢就是中國意識與西方意識的對抗。
     如何消除諸如此類的對抗?為今之計就是國共兩黨通通都向中國文化價值的意識型態靠攏,重整中國文化價值的主體性。如此,既不須仰賴西方民主,也不靠社會主義的階級鬥爭。
     倘若台灣政治上靠向美國,只會擴大兩岸矛盾,無法彌補兩岸差距與矛盾。如今大陸在物質發展上已超越台灣,台灣若再採取被動態勢,待大陸建立其意識型態主體性後,台灣只有被邊緣化,面臨被統一的命運。

1 則留言:

  1. 他教過我3年,中國哲學,西洋哲學,理則學.
    要多看哲學和歷史,才會理解國家發展

    回覆刪除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