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8

李嘉诚:资本精确运营的国际商业领袖


“李嘉诚家族几乎买下英国!”

  近日,李嘉诚旗下、长子李泽钜实际掌控的长江基建收购了英国天然气供应商WWU
加上2010年、2011年长江基建对于英国电网和英国供水网络的两笔大收购,英国媒体称李嘉诚李泽钜父子几乎已经买下了英国。李嘉诚善于从宏观上去把握大势,逆市投资,低买高卖,人弃我取,素以在低迷期间买入资产而闻名。他在资本运营上,几乎每一笔大投资都能做到精确运营,即便是当初众人不看好的投资,时间也终为其证明。最近两三年,李嘉诚又多次生动演绎化宏观之危为局部或个人之机的海外大手笔收购的商业巨作。

  买天然气 澳洲收购并购正当时

  今年7月25日,李嘉诚旗下的
长江实业(00001.HK)、
长江基建(01038.HK)、
电能实业(00006.HK)和李嘉诚基金会合组财团,以6.45亿英镑约77.5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英国八大天然气供应商之一Wales &West Utilities(即“WWU”),这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的市场,供应1/4人口的天然气。从2000年开始,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已斥资近2000亿港元,将英国大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收入囊中。近日,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还证实,集团正在洽购英国的曼彻斯特机场。

  李嘉诚和李泽钜曾多次表示对海外基建项目的热爱,他们热衷于投资海外特别是英国的基础建设项目。从2000年开始,长江集团旗下成员或单独行动,或联手出击,收购11项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基建项目,涉及电力、水务、天然气供应等领域。今年年初,李嘉诚告诉媒体,集团海外市场业务已经占到所有业务的八成,香港只是集团业务的16%。他还透露,集团海外业务经营策略目前不想改变,因为法律和安全是作为投资的第一考虑要素。李泽钜则补充表示,除法律和政局稳定外,基建情况、回报率和业务的稳定程度也是考虑主要因素。

  在经济低谷时,以比经济繁荣时更廉价的价格把资源收入囊中,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这种被称为“抄底”的模式,无疑是企业和企业家一种跳跃式的成长方式。李嘉诚从生产塑料花积累财富第一桶金,到以核裂变的速度增加财富,成为全球华人首富,“抄底”的发展模式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2008年初,李嘉诚就已经深感经济形势的不容乐观,在中国内地也陆续套现股票,甩卖房地产项目,回收资金逾200亿港元,当年10月开始叫停所有长和系正在考察洽谈的投资项目,冻结所有未落实的投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9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平息后,2010年起的欧债问题令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成为了李嘉诚又一次启动“抄底”的契机。

  蛇吞象 收购和黄成典范

  再回到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英资纷纷撤出香港,很多港商逃离。就在英资、港资仓皇出逃时,李嘉诚却坚信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好,低价接手了外商、港商仓促抛出的资产。这些收购,使李嘉诚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仍能在股市和房市赚得盆满钵盈。这淋漓尽致地诠释抄底之道的商业运作,不仅显示李嘉诚的商业眼光,更体现一个商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在李嘉诚的收购史中,最为经典,也是让他成为香港首富的关键商作的是“蛇吞象”式地收购和记黄埔。

和黄集团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和记洋行,
二是黄埔船坞。

和黄当时是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财阀所控制的最大上市公司。但是和记黄埔在1973年受到股市大灾和世界性石油危机的严重影响,加上和黄主人祈德尊家族经营不善,陷入了财政泥潭,后被汇丰银行收购。

  李嘉诚一直在关注和黄的发展,他认为这是一家极具发展潜力只是目前经营不善的集团公司。另外,他洞悉到汇丰不会长期持有和黄股,因为汇丰银行身为香港金融至尊,不会长期背上“银行操纵企业”的黑锅,因此汇丰出售和黄股权势在必然。1979年9月,汇丰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将其手中持有的占22.4%的9000万和黄普通股售予长江实业。汇丰卖给李嘉诚的和黄普通股价格只有市价的一半,并且同意其暂付20%的现金,对李嘉诚优惠至极。接下来,李嘉诚集中火力乘胜追击继续在股市大量吸纳和黄股票。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被选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和黄集团也正式成为长江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当时,长江实业实际资产是6.93亿港元,而和记黄埔的市价总值是62亿港元。

  捡便宜货 先做好尽职调查

  当时的汇丰大班沈弼十分赞赏李嘉诚精明诚实的作风,对他情有独钟。李嘉诚也频频与沈弼接触,不久俩人便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汇丰出售和黄股权,不是单纯地卖出股票套利,而是希望和黄得遇明主,重振昔日雄风。当时,对汇丰和黄股垂涎者甚多,但沈弼及汇丰银行根本没有考虑让其被人角逐和竞争。他们看好李嘉诚,认定李嘉诚可以重振和黄。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家曾渊沧认为,李嘉诚由此与汇丰银行建立起深厚关系,并且是此后能获取最及时收购信息的重要来源,因为汇丰等外资银行拥有大量各类海外企业资金需求的一手信息。

  当然,李嘉诚的每项收购都十分谨慎。例如外界普遍认为,在欧债危机肆虐的经济低潮期“捡便宜货”,当经济出现周期性回升,这些项目回报必然十分丰厚。但其实,长江基建从去年开始,欧洲业务的盈利已一直高于市场预期,尤其在英国业务带动下,长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再突破性地增长18%,至46.9亿港元。所以,李嘉诚豪掷两千亿,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源自其审慎和细致的投资调查。这一点可追溯到其创业之初,1957年,他开始涉足地产业时,手持一块秒表做“尽职调查”,从汽车站等热闹的地方步行到自己待购的目标,估算未来人流状况。时至今日,李嘉诚仍自信于外界询问他问题,可轻而易举地给出事实或数据,并自信“超过90%是对的”。

  日前,李嘉诚向媒体透露,两年内99%的资产将分布于全球53个国家。霍建宁也表示,和记黄埔集团今年将继续增加欧洲投资。在今年初的业绩会上,李嘉诚曾表示自己并非对英国情有独钟,“无论什幺项目,只要是在政治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地方,都有可能投资。”投资所在国度的体制优势,是李嘉诚海外投资收购大举拓展商业版图的另一个重要衡量要素。

  奉行英式制度的国家“一切运作都有规矩”,对基建等受管制行业有高透明度及利润保证。长建主席李泽钜近期与分析师会面时透露,未来主要在英国、澳洲、新西兰和加拿大寻找投资机会,理由是它们有“Well-established Regulatory Regimes(完善的监管体制)”。

  玩3G 新贵领域需实力和毅力

  李嘉诚在几个国际性或区域性的经济危机中,一系列的投资收购杰作,折服了很多商人,也成为经济学家深入研究的典范案例。

在商业运作中,他为集团选取新的盈利增长点时,几乎每每都能踏准经济发展的趋势,先人一步深扎新兴领域,也令许多商者望洋兴叹深感佩服。很多人在

对李嘉诚和巴菲特做比较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除了
一个偏重实业
一个偏重投资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

巴菲特向来对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没有太大兴趣,而
李嘉诚会勇于尝试各种新生事物。

所以李嘉诚的商业版图中既有地产、港口和能源等传统行业,也有电信和互联网等新生事物。尤其是3G业务长达7年、动辄百亿的巨额亏损,李嘉诚力排众议、一意维持,终迎来3G发展的春天。

  和黄是全球最先推出3G业务的运营商之一,旗下的“3集团”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3G业务。

2000年,李嘉诚出价69亿美元,买到一张英国3G牌照。其实,在和黄进军3G的时候,也正是欧洲3G“四面楚歌”的时候。

2002年至2003年,欧洲一些老牌运营商已经债台高筑,有些运营商则干脆停止了在3G网络建设领域的投资。这些李嘉诚都知道,但他认为虽然欧洲3G处于低迷期,但未来潜力无穷。短短两三年中,和黄花费102亿美元,获得了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意大利、爱尔兰、以色列、挪威、英国、瑞典、中国香港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G牌照,总共覆盖约1.75亿的人口。紧接着,

2002年10月,和黄推出统一的3G服务品牌“3”,并在全球展开强烈宣传攻势。2003年3月,和黄在英国和意大利开通了3G业务,自此,和黄的3G服务逐渐拓展开来。

  然而,3G业务在前7年,并没有为李嘉诚带来贡献,甚至让有些人开始质疑李嘉诚的投资能力。2002年开始,3G业务的亏损一直是和记黄埔管理团队面临的棘手问题,其中2003-2005年,3G业务在息税前盈余方面的亏损均超过了当年的息税前盈余总额。尽管业界普遍不看好3G的前景,但是李嘉诚以坚忍的意志一直将其支撑到2010年,并在2010年首度盈利,息税前盈余约29亿港元。目前看,李嘉诚的3G业务已渡过培育期,开始反哺集团,成为和黄新的利润来源。

  当然,和黄能承受3G业务的巨额亏损,依赖于港口、基建和地产的稳定盈利,依赖于李嘉诚多年来构建的具有强大风险抗压能力的多元商业版图。而这一切也再次体现出李嘉诚的一贯经营哲学:在稳健中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