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更多有關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的事情

2014年讀 1988 初版的書, 背景是蘇聯入侵捷克後的布拉格, 1968年, 二戰後的冷戰時期. 現在回頭觀看舊時代, 當然很感慨.

從小說看出來國家主義對人的牽制,  作者是1929年生,捷克人, 是戰亂年代.  當時亞洲, 民國19年 (1930)  是中原大戰,  戰亂的年代,  小說反映當時人的意志和價值.  

為何要媚俗(Kitsch)? 
為何從眾, 輕蝕心靈 ?

人的生活行為都有影響,  行為要一致,  齊步走, 一致性,服從,
扼殺人的很多可能性.  是壓抑的年代.  

二元對立的價值互相牽制.  
輕與重, 靈與肉, 政治 軍事決定了人的命.  
是國家的傷痕, 蘇聯一夕入侵捷克,  總理被帶走,全城老百姓被監管,控制,評價. 一切沒有自由. 

所以對照現在更覺公民意識的可貴.  

書中四個主要人物: 托馬斯, 特麗莎,薩賓娜, 芙蘭茨

亡國的壓抑反映在文字, 生活,  心靈與肉體. 就像"失根的蘭花", 渴望離開自己土地是不幸的人. 離開是"輕", 回去被侵略的祖國是"重".

重,接近人生真實,  輕,讓一切失去意義.  沒有絕對, 二元區分反而愚蠢.

文學是最好觀察社會的角度. 反映人生, 也反映社會. 文字記錄了很多巧合, 有藝術,性與靈,哲學, 音樂,繪畫,歷史,攝影.  是解放的象徵.

這本書,不易讀,書中藉由各種藝術形式反映象徵很多事情, 我也察覺台灣導演在電影中也應用其手法,讓故事抽離, 那個舊時代國家主義是一種假面,真實其實是生活萬歲! 

2014/10/28

傲慢與偏見

這本書是英國的國民記憶, 是國家的文化象徵,文中的人物,情節,對白是英國社會的美好印象.  

主題是愛, 人的價值意義在於人品與內在, 而不在財富.   人物性格所引發的情節讓故事峰迴路轉.  
美麗善良的大小姐珍,  有主見又聰明的伊莉莎白, 浪蕩的老么莉蒂亞.

主線是達西和伊莉莎白.  兩人各有傲慢和虛榮, 幾經波折及誤會冰釋才願意相愛,喜結良緣.  這是所有女人的夢想. 

老么莉蒂亞與韋克翰,性格膽大粗野風騷,最後兩人私奔,是美色和情慾為底的婚姻. 柯林斯牧師的愚蠢與勢力,追求真與一莉莎白皆失利,轉而追求盧卡斯小姐, 這屈就世俗利益的婚姻.

以作者的年代和年齡如此的創作能洞悉人性,成就很高. 
這經典已成為現代戲劇裡的元素和典型.  連續劇裡已有廣泛的應用, 珍愛和永恆的價值能流傳久遠. 儁永的對白襯托人物性格, 觸及人的性格特質, 驕傲,虛榮,勢利... 等等, 找到幸福過程中不斷印證這些價值. 

書評很多. 但小說書評並不好寫, 因對話和描述不方便轉為客觀陳述, 但評論可以有很多面向,  例如女性的觀點,  當時社會,女性沒有繼承權, 這是性別不平等.  敘事太happy ending, 真實中有美德也不與幸福畫上等號.   

這小說適合當成編劇練習, 家,愛情,道德與現實,人物性格與命運, 聚會 如舞會所產生的事件, 時代在進步,創新的敘事也會跟著演化, 這古典的敘事手法可當成基礎.  對話修辭, 和心理的掙扎可以學成編劇的材料.  
  

2014/10/18

情人 呂哈絲 (L'Amant, Marguerite Duras)

更多有關 情人 的事情

情人 呂哈絲 (L'Amant, Marguerite Duras)

關於法國年輕女孩與中國富商的愛情故事

自述半世紀前的年輕之愛. 越南法屬殖民地西貢湄公河的背景. 是作者少女階段人生回憶. 從那時即立志寫作. 

母親對家庭的不管不顧, 是現實生活的折磨反映出的絕望. 
冷漠,無愛的家其實是恨, 恨大哥對弟與她的欺凌, 童年是恨 還是愛? 母親回法國發瘋, 大兒子嗜賭破產,小兒子因病而死,家已解構

愛是自由的象徵與渴望.  以情慾為主線,始於黑轎車裡的男人對美的凝視, 慾望始於目光相遇的瞬間.  

愛始於寂寞, 遇到有錢人包養式的愛情, 上了車,在渡輪,童妓愛上男人, 並與原生家庭分離. 

回憶1940年代中南半島的日軍佔領背景在法國與殖民地之間的愛情.   

刻畫作者寫作與生平, 在種族,文化,家庭之間的情愛與離別.

愛能穿越一切讓時光靜止. 半世紀後作者自白那時代的愛慾與離別仍是動人.



湄公河

西貢

2014/10/08

人性枷鎖 毛姆

更多有關 人性枷鎖 的事情
 人性枷鎖 毛姆

主角菲利浦即是作者, 是半自傳式故事,故事很長, 小說很厚, 但非常精彩陳述性格,情慾, 宗教, 人生意義四個大主題, 以第一人稱主觀敘述 內容白話易懂 簡潔, 翻譯孟祥森非常有專業素養. 

情節在菲利浦的人生過程進行,流轉,追尋. 從人物個性,外在(跛腳),及環境 帶出一段又一段精彩情節. 並洞悉人性, 在人生的自由選擇中追尋 失敗,折磨, 屈辱,並在信仰和現實裡掙扎, 故事很長,值得回味, 是人生裡會遇到的人,事,物和抉擇. 

菲利浦(主角)嚮往自由,決定自教會學校輟學, 赴德國學語文 ,人生因未下定決心或決心不夠而不斷追尋.  

之後又返回倫敦再安排下去做會計,但又沒興趣 又到巴黎學畫, 但又沒天分,  回倫敦學醫, 這是人的天性, 有自由就可以選擇. 

但遇到爛女人,梅爾德,  其性格淺薄,刻薄,拜金,傲慢,折磨菲利普,幾經波折,梅爾德她嫁但被遺棄又與菲利浦分分合合, 在情海中掙扎. 由此可以看出交友的重要.  

最後菲利普醫學院畢業後到一小鎮服務 認識年輕性格完美的莎莉, 最後終成眷屬 . 

看透裡面的人物和故事可以對人性更透徹了解. 每個人物都代表一個典型, 性格及環境決定了命運. 

菲利浦的情慾枷鎖就是梅爾德, 其性格淺薄,刻薄,拜金,傲慢折磨菲利普. 最後遇到莎莉,其善良,坦承,能幹,才定下來.

人生是不斷追尋, 找到的過程. 這過程痛苦如枷鎖, 如何洞悉人性,看透人性, 進而能扭轉自己的命運,其實很不簡單, 如果他沒有看透爛女人的性格本質,如何能掙脫這枷鎖? 

小說很長, 情節的轉折真實而曲折, 毛姆花十幾年寫完是英國當代鉅作. 這小說也適合當電影系的研讀教材,  好小說看一本,看通, 看熟,知道好在哪裡就足夠了.  

人性枷鎖也通用在戲劇情節裡, 人生方向的追尋其實那枷鎖是人性的共通點. 也是弱點.  沒有人是完美的, 有的人是身體有缺陷,有的人是心裡有障礙. 因為不完美,人才要追尋補足缺憾.

書評: http://blog.udn.com/ccpou/5649134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