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31

文學書評/更值得被愛




有關阪井莎莉的《環繞之中》

《環繞之中》書影。 
(圖/台灣國際克諾夫提供)
和一般人的印象一樣,一提起阪井莎莉(Sarlee Sakai, 1974-2011)這個人,一定是先想到她在前衛爵士電影《若敵》(Just Like Your Enemy, 2005)裡的演出,雖然說不上非常傑出,但畢竟是女主角啊(嗯,不過一般人或許也不太關心這樣的電影就是了)。描述兩個女人爭奪一個男人的整部片子,瀰漫著褐色調的哀愁色度,但是節奏卻異常的輕快,像是充滿靈感一直啦啦響的打字機。法國導演Catherine Breillate一反個人慣用的哲學式情色風格,總之從頭到尾沒有人脫光衣服,也沒有做愛場面,基本上長達一個小時又二十多分鐘的電影,男人從頭到尾沒出現,而另一個女人只有一次在服飾店櫥窗玻璃的反射裡看到發亮的影子,幾乎都是拍阪井莎莉在家裡煮飯、在街上閒逛、買東西、吃東西、去大學上課,雖然有說話的場面,但她個人一句台詞也沒有,Yesim(她在電影裡的名字)有空的時候就寫大量的信件與筆記,當然都是寫給男主角的。Catherine Breillate像是著魔似地專注拍各式各樣筆記本、信紙的特寫和Yesim寫字的姿態、筆跡。光這樣寫出來,沒看過電影本身的您大概會覺得很無聊,但奇怪的是一點也不無聊,有點像是真人美女實境秀似的(是的,就是差了裸露鏡頭)。另外,我很喜歡阪井莎莉用鋼筆寫字的手勢、筆跡,像是天使展開潔白的雙翼。據《環繞之中》一書所述,整部電影裡的文字都是她本人親自寫的,有七、八萬字之多。最後跟這部電影有關的,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是由舊金山灣爵士樂隊Surround擔任的配樂,全部用木笛和簡單傳統的打擊樂器編曲,加上長長的迷人的不插電貝斯獨奏,有那麼一瞬間會忘記Surround本來是像早期名團Weather Report那麼棒的電子融合爵士樂隊。

接下來,正如爵士樂迷所知(或痛心疾首),因為《若敵》一片,阪井莎莉與Surround靈魂人物主奏貝斯手Bill De Young陷入熱戀狀態,甚至加入了該樂隊擔任主唱與作詞人,這使得Surround轉變成跟Level42一樣帶有jazz-funk感的流行爵士樂隊,雖然一開始不習慣原有組成樂句的「幫派文脈」消退(那些像瑞蒙.錢德勒冷硬文學質地的部分),但是舊金山灣區獨特的次文化融合形式,讓Surround獲得了更大商業上的成功。2006年我從時尚雜誌離職後,受《FHM》中文版之邀前往舊金山採訪SFJF(San Fransisco Jazz Festivel)得以認識阪井莎莉,相當榮幸地,反正本來就沒什麼事的我便隨著Surround在西岸的爵士俱樂部巡迴表演八個月之久,最後因為一些不愉快,才讓我跟他們分道揚鑣。

阪井莎莉的遺作《環繞之中》(Into Surround, 2012)被視為她個人的半自傳小說,描寫她自拍攝《若敵》開始,進入Surround樂隊,最終與Bill De Young撕破臉並離開樂隊的四年歷程,足以見證她個人與Surround的起落。但這書很遺憾不是由我編輯的,雖然在我回台之後,仍然與她保持固定的聯繫,並且讀了她寄來的大量寫作筆記(就跟在《若敵》裡一樣),也就使我完全明白這半自傳小說與真實景況的差距。我無法鼓勵她將這樣的作品出版,儘管她是才華洋溢的模特兒、演員與作詞人,就跟絕大部分才華洋溢的模特兒、演員與作詞人相類似,他們只要一寫作大規模的文字,就會變得醜態畢露,太過於渴望、急切表現自己的文字能力,就會顯示出耽溺、矯情與做作的姿態,這是寫作者最糟的部分,將好不容易靈光乍現的神妙文句,白花花地混在無聊刻意的人造語言裡浪費殆盡(Patti Smith的《只是孩子》是難得的例外,因為相當聰明地保持了素樸的自傳體)。在《若敵》裡的演員阪井莎莉不會這樣,在Surround樂隊裡的主唱兼作詞人阪井莎莉不會這樣,但是在《環繞之中》裡的阪井莎莉卻是這樣,所以我真的非常遺憾,如果我能夠是她的編輯就好了,或許可以挽救這樣的情況;未成書之前,她曾對克諾夫出版社(Knopf)要求我能當她的編輯,可想而知人家怎麼可能同意呢?等到她不幸因為高速公路車禍過世了,誰也不會在乎此事。

很抱歉得這麼說:從任何方面衡量,《環繞之中》都構不上小說的最佳水準,而且最終也只能成為一本記錄阪井莎莉短暫一生的有限材料,因為事實上並不夠坦白真誠,但她既然選擇了這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作為她的朋友的我只能默默支持她的決定,不過,這也是讓我覺得最痛心的地方,如同她自己在書中寫到決定與Tom Ray分手時,她坦承:「我因為不夠愛自己,所以不懂得懼怕,也正因為不懂得懼怕什麼,所以就不必對誰表露真心。」
她真的比書中的阪井莎莉要更值得被愛,不管是由誰來愛她。

(《環繞之中》中文繁體版將於2013年4月由台灣國際克諾夫出版公司發行)

譯註:《環繞之中》被論者視為阪井莎莉的半自傳小說,在備受矚目的三角戀情故事中,除了Bill De Young之外,一般均認為另一主要角色Tom Ray指的即是本文作者王聰威。本文也是王聰威首次同意針對此書撰稿,原文刊登於文學雜誌NEW YORK the FICTION(2013年2月號)。


全文網址: 文學書評/更值得被愛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800964.shtml#ixzz2PAeMdkAE
Power By udn.com 

2013/03/27

WSJ:中国逐步收紧对财富管理产品监管


北京时间3月28日凌晨消息,华尔街日报周三报道称,中国正在逐渐收紧对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运营上并不透明的投资产品的监管,这也是一组财富管理产品的高调失败使得监管机构了解它们对金融系统带来的风险之后,中国政府希望控制这个被认为是影子银行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努力。
相关的规则由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周三公布。
根据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提供的数据,截止2012年底,它们就持有超过3万亿人民币(4670亿美元)这类流通产品产品。这是迄今为止它们对这类产品风险敞口的最完整披露,也反映了它们自身对这种风险增殖的警惕。
有中国监管人士认为,被称作财富管理产品的这类金融产品通常在有限监督,或者是仅仅部分披露所包括投资组合的情况下被出售。这种通常是短期的投资产品被银行作为存款的高收益替代产品进行营销。根据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的估算,约有一半的产品被投资在包括政府和企业债,以及货币市场产品在内的低风险资产,但是很多其他产品都是由从开发商贷款到应收帐,甚至是黄金和珠宝等贵重物品来提供担保的。
这类产品的发行规模在近几年快速扩张。评级机构惠誉国际的估算指出,截止2012年年底,流通中的财富管理产品规模是13万亿人民币相当于银行系统中存款总额的14.5%左右——2011年底时候,这类产品的规模还是8.5万亿人民币。
有分析人士担心,购买这些产品的部分资金可能被用于向银行自己不愿触碰的高风险私人业务发放高利息贷款。批评人士认为,这种现象可能在经济增长放缓使得债务违约情况增多时造成中国金融系统中贷款和投资的损失严重增加。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周三的声明中指出,“在发展这一业务过程中,一些银行规避了贷款发放的限制,没有适当地隔离投资风险。银监会认为,各银行必须明确将财富管理产品和特定资产之间关联。通知还称,银行必须披露这些资金的最终使用者以及使用的目的,所有的产品都需要被审计。
声明也指出,在正式的债券市场之外,银行只能使用所发行的财富管理产品中不超过35%的部分投资在债券上,或者是用于发放贷款。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行发行的财富管理产品在这些资产上的投资份额可能略高于银监会的要求。
银监会的要求是在华夏银行相关的一种产品崩溃之后发出的。这间以资产排列中国第十三大的银行,名下一个支行的一名雇员向投资者推销了这类产品。华夏银行拒绝赔偿这些投资者,并称该行的支行仅仅是帮助销售第三方投资公司设立的产品。这些投资者之后获得了投资公司的本金偿付和产品偿付的承诺。 (孔军)

2013/03/20

上海「作家書店」 養在深閨人未識



上海的「作家書店」藏在上海作家協會的二樓,在書店數萬冊書籍裡,大約20%是上海籍作家的作品。
(中新社)
葉辛、王安憶、趙麗宏、秦文君、陳丹燕…這些被海內外文學愛好者所熟知的上海作家,他們的簽名本在網絡上可是售價不菲。而在上海的「作家書店」,這些作家簽名書卻只按書的定價出售。

中新社報導,這個獨特的「作家書店」藏在上海巨鹿路675號作家協會二樓。來到這片鬧中取靜的世外桃源,推開門,恍然回到了80年代的上海。四面牆壁前,高及房頂的赭石色純木大書櫃中,擺滿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文學作品。風信子、郁金香、鈴蘭、百合等鮮花在潔白的桌布上盛開。

「這是一個留給愛書人們的清凈之地,因此不需要很花稍。」書店負責人鮑佳毅解釋書店的裝潢。據她透露,作家書店主要是面向上海作家協會的會員,是他們閱讀、思考、會友的地方。這裡同樣也很歡迎文學愛好者前來,可提供免費的茶水,也有網絡,更多的是大量的書籍。「來這裡不只是買書,也能看看書,獲得內心的安靜。」

鮑佳毅表示,在書店數萬冊書籍裡,大約20%是上海籍作家的作品。這也是書店的一大特色。每當上海作協的成員有新作品問世,他們的簽名本總能第一時間出現在這裡。「背靠大樹好乘涼」,作家書店總能不斷地獲得作家簽名本。「上海1200多位作家的作品,我們這裡都能找到。來這裡看看,大家就會知道,上海這片土地孕育了這麼多優秀的作家。」鮑佳毅說。

來到這裡,或許還會在不經意間與那位名流擦肩而過。作家書店裡常有一些小型的作家聚會、讀書會等。據透露,諾貝爾獎得主莫言前些年也曾光顧這家書店。這裡還會出售一些作家的藏書,文學愛好者們自己收藏的書籍也可以拿到這裡免費寄賣。

不過,與其他的咖啡書吧相比,「作家書店」顯然有些人氣不足。原來,書店的門面朝向作協內部,「養在深閨人未識」,令許多過路者望而卻步,不敢進門。相比之下,一樓有著濃郁小資情調的咖啡館人氣就要旺得多。鮑佳毅透露,他們也在想辦法讓書店能更有親和力。

【2013/03/21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上海「作家書店」 養在深閨人未識 | 陸港傳真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777450.shtml#ixzz2O8eR34m3
Power By udn.com 

“自媒体”就是知识精英商业化

某一个冬夜,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把我拉出来宵夜。此人因鉴表反腐成为公众人物,那时节他刚好开发了一个独立APP,投放于苹果和安卓的软件市场。下载量不小,可能远超一些创业团队。那次聊天,我第一次听人认真讲“自媒体”。花总说,微博红人都可以做一个APP,比如“作业本”,然后看能不靠广告赢利。事实上,当时已经有不少广告主跟花总暗送秋波,意味着“自媒体”已经有商业模式了
 
几个月后,科技评论员程苓峰正式开卖“自媒体”广告。此时,微信公众平台已然大火,自媒体发布成本降低,连开发APP的成本都省去了。程的发布平台,无论博客、微博、微信,全部都是免费的,在这些平台上,他拥有至少5万的活跃读者,这个数量已经超过很多杂志了。而一天一万的广告价格,仍然吸引了不少科技界广告主。
微信也把传统媒体人搅得心猿意马。到2月底,一些媒体同行们,也开始和我讨论,办一个自媒体怎么样?其实“自媒体”的概念本身不新,早在博客兴起时,已经蓬勃发展。如今进入微时代。微博和微信取代了博客,成为覆盖面更广、活跃度更高的传播渠道。内容提供者根本不需要报纸、电视台作为发言的平台,他们可以在“两微”上迅速找到自己的读者。
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来看,自媒体的优势在于,发布流程短、工作效率高、言论空间稍大。知识精英往往拥有较强的自我把关能力,且经过网络舆论平台的洗礼,所以这方面没有太大问题。
上述三个优势,当然是以思考为业的知识分子求之不得的状态。如果掂量一下,在微博上有10万左右粉丝的知识精英,基本都够格玩一下。而大众用户获得的产品,基本就是一条推送到你手机上的微信、一条图片制作的长微博。用户需求摆在那,只要你内容牛,粉丝会咣咣的涨,因为他们对好的内容仍有需求,何况还是免费的。
但自媒体不是慈善事业,是一门生意,究其本质,不过是知识精英商业化。自媒体的未来,取决于商业模式。目前看来,已经有比较成型的商业模式在支撑自媒体的发展
第一种,自然是广告。在细分市场,如科技、时尚、高尔夫、古玩,这些玩家都有特定的用户需求,如果能够获取海量用户,广告就是一个不错的变现方式。花总和程苓峰的读者都非常清晰,有广告价值。
第二种,是内容的二次开发,比如印刷成书拿版税。李承鹏的新书热销,就与其微博的影响力有直接关系。花总、作业本等微博红人,也都在写书。
第三种,是线下的活动,比如讲座与咨询。这要求作者本人有较高的学术修养,以及出众的口才,要求高,但变现也快。我有朋友是这种玩法,据说比以前做杂志主编还忙,当然收入也不菲。
总而言之,自媒体并不是新鲜事物,只不过是两微(微博、微信)流行之后,一些知识精英影响力得到更大的释放。而其商业模式,依然是传统媒体的复制,并不新鲜。从商业角度而言,也不是一个可以上市的大生意。“自媒体”这个概念的流行,社会价值更大。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可以通过内容打造个人影响力,并以此变现,过上独立而体面的生活,并专注于内容的生产和研究。这自然是极好的。

2013/03/09

Promote Your Business with Press Releases


Press releases can be a great way to promote your business. They can get your name in the media, improve your search ranking and send you traffic, all without costing you a lot of time or money.
They may not land you on the pages of Time or other national media outlets, but a press release can get you on aggregators like Google News and Yahoo News, and a good one will increase your odds of landing in a publication that’s targeted toward your industry and customers.
Press releases should contain “substantive, timely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not thinly veiled advertising,” advises Maryalene LaPonsie at Small Business Computing. They could be about new product launches, events, business milestones, or opinions about major trends in your industry.
Press releases should be well written and professional. If you can avoid jargon and explain the value of your product or service in easily understandable terms, even better. Include contact information so journalists and consumers can reach you, and include a link to your website.
Once you’ve drafted a good press release, you can distribute it via services like 
PR Newswire, Business Wire, PRWeb and eReleases, among others. 
Post it on your website and share the link through your social media accounts and email newsletters. Send it to journalists who cover your industry and offer to help them with any stories on your release or similar topics. With the right message, you could win customers and turn yourself into an expert in the process.


Read more: http://business.time.com/2013/03/07/promote-your-business-with-press-releases/#ixzz2N25jIQWG

2013/03/07

Aaron Swartz (How to be more productive) 中文

译者按:


Aaron Swartz是个传奇般的人物,他是一个网络奇才,也是一个资讯自由斗士。
大学阶段,笔者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来自Google Reader,而RSS是他14岁跟别人共同创作的
作品。天妒英才,美国扭曲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司法体系更是将他逼上了绝路。Aaron 
Swartz自杀是自由互联网世界的一个悲剧,Google Reader的深度用户,笔者十分感谢他在RSS中的贡献,
因此,笔者把Aaron Swartz的这篇著名的《HOW TO: Be more productive》翻译成中文,向他致敬。
然而,这个论调隐含这样一个假设:不同种类的时间是“可互换的”。你可以轻易用看电视的时间来写一部小说。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 时间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用这段时间写几段小说。
  • 充分利用每一类型的时间;次,你得尽量让时间变成优质时间
  • 有效利用时间
  • 选择值得的工作
人们很容易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然而你更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不去做些更重要的事情呢?
你也许很难直面这种诘问,
(如果你遵循\这个法则的话,就会经常问自己:为什么你不在做这世上最重要的
呢?)然而,每前进的一小步都会提升你的效率。
(毕竟,我还在写这篇文章呢)。但它绝对是我衡量生活的标准
 
一心三用
  • 一心三用能够让你在不同品质的时间里都能工作。此外,当你在一件事情上卡住,或者感到无聊时,你可以做些别的事情。(这也给你的头脑一些活动活动的时间)
  • 创造力就是能够把在别的领域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当下的工作中。如果你同时做不同领域的多个项目,你就能借用很多奇思妙想了
  • 列张清单
完成工作。
  • 整合清单与生活
一旦你有了这个事项清单,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记得看它,最好无论你要做什么之前都能
  • 提升时间质量
减少生理限制
随身携带纸和笔
  • 避免被打断

缓解心理束缚
吃饭,睡觉,锻炼
与开朗的人为伍
分担工作
拖延症和精神力场
面对困难
分拆工作
  • 工作应该是具体、特定的一步,能够带你走向目标。
  • 简化工作
  • 思考难题

被分配的任务
创建虚假任务
不要给自己布置任务
把事情变得有趣
 
结论

此前笔者对他一无所知,但早就受益于他的智慧。

总是有人这样说:“把看电视的时间用于写小说,你早就完成一部大作了!”这确实让人很难反驳,因为把时间用在写书上无疑比看电视更好。


如果在去地铁站的路上,我发现自己忘带笔记本了,那么就很难利

工作时,如果总是被打断的时候,你也很难集中精力有效利用时间。

有时候,还有心理作用影响时间的质量:

当我兴致不错时,就能积极、高效地工作;而身心俱疲时就只能去看电视了。

如果想提高效率,你就一定要遵循以下准则:

首先,你必须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至少我是这样被教育的)因此

为什么要把这短暂的生命浪费在愚蠢的事情上?


我能否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并不是说你终生都忙于垂名青史,至少我肯定没有

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专注于一件事情有利于我们高效完成任务。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时此刻,我正调整姿势、锻炼肌肉、喝着饮料、清理书桌、跟我的兄弟聊QQ,当然我还在写这篇文章。在过去的一天里,我曾为这篇小文做些准备工作、读了一本书、吃了点东西、回复了几封邮件、与朋友们聊天、备份硬盘,还整理了我的阅读清单。而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参与了好几个软件项目的开发,读了几本书,研究了几种编程语言,并提出了一些我的看法,等等。


在一段时间内做多件事情也能够让你更富有创造力
同时做多件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难—更多的人想同时做无穷多件。但如果你试图把它们一股脑记在心里,你脆弱的心灵会马上崩溃。这种同时记住所有要做事情的心理压力简直能把人逼疯。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把他们都写下来。

一旦你有这样的事项清单,你就能按部就班地组织工作了。
比如说,我的事项清单是编程、写作、思考、跑腿、阅读、聆听和观察。

其实很多大项目包含一系列工作事项。举个例子,写这篇文章就包括阅读有关拖延症的文章、思考各个章节、遣词造句、发邮件问人问题等。这些事项都是除了写作之外必须执行的
实际工作。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每个事项,这样当你有合适的时间时,就能够不假思索地


意到事项清单

例如,我把最近正在读的书放在桌子上一摞书的最上面。这样每当要读书时,我只需打开最
上面的那本。

我也这样处理电影和电视节目。每听到值得一看的电影,我就把它拷贝到我电
脑中一个特殊的文件夹里。,每当要看电影时,我就直接打开那个文件夹。

我也想过一些更深入的方法。
例如,当我检查博客更新时,就有一个网页带着我“待读”文件夹里的文章弹出来。或者当我休
息时,就弹出一个工作小贴士的网页。
上面的建议已经能够让你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然而更重要的是你得让时间变得更优质

很多人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上学或上班这种无聊的事情上。如果你在工作或者上学,显然你
应该停止浪费生命。为了进一步提升时间质量,你需要做些别的什么呢?

我认识很多有趣的人,他们都随时携带某种口袋笔记本。纸和笔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立
使用的。你可以随时给别人写东西、做笔记、或者涂鸦想法等。我甚至在乘坐地铁时
写过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过去经常这么做,但现在我随身带着智能机。我不用它发送信息,但智能机能让我随时随地都有阅读材料(电子邮件),它也能把我随时记下的笔记推送到电子邮箱的收件
箱,而收件箱里都是必须马上处理的事情。)
对于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你应该避免被打断。最简单的方法是去个没人打扰的地。或者你可以跟身边的人约法三章:“当我房间的门是关上的时候不要来找我”或者“我带上
耳机时,你就在Q上给我留言”(然后你就可以一直工作到闲下来才去看QQ留言

你不会希望做得太过份。有时如果遭遇了劣质时间,你就应该去做些别的事情。
比如说:去帮别人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就比坐在电脑前刷微博强得多。这就是为什么要约法
三章:当你真的无法集中注意力时,你是可以搭把手帮他们做些别的事情。

饿肚子或者疲惫或者焦躁时,你正遭遇劣质时间。解决方法很简单:饿了就吃饭,困了就
觉,不高兴了就锻炼。我自己有时候也做得不好。我不喜欢找吃的,所以就经常饿着肚子工作,一直干到累得自己也没力气拿食物了。

工作中,人们容易这样对自己说:“我也觉得累了,但现在还不能休息。我还没干完呢!”实际
上如果你先小憩一会儿,剩下的劣质时间就会变成优质时间,你的工作效率会更高。而且早
晚你都得睡上一觉。

其实我不经常锻炼,似乎我也不是告诫大家要积极锻炼的最佳人选,但我正努力尝试增强锻
炼。躺着看书时,我会做仰卧起坐;步行出门时,我往往跑着过去。

缓解心理束缚非常困难,然而跟开朗的人交朋友对此有益。我发现自己跟Paul Graham或Dan 
Connolly聊过之后,就更享受工作。他们简直就是在辐射正能量!人们通常认为把自己关在房
间里不见外人,就能够开始工作了。但令人泄气的是,这种方式实际上极其低效。
即便你的朋友不开朗,跟他一起解决难题也比一个人独自承担强。另一方面,帮你分担工作
的朋友也能监督你干活,你不会分心做别的。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试图回避一个的问题。那些效率低下的人们的关键原因在于拖延症。

每个人都在拖延,并不只有你,这是一个肮脏的小秘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应该对付拖延症。

拖延是什么?

对于外界观察者而言,拖延就像你在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玩游戏或者刷微博),而非做你应该完成的工作。

(这通常会让旁观者觉得你又懒又赖)但真正的问题
在于:拖延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曾经花了好长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

对此,我最好的描述是你的大脑给任务事项施加了一种精神力场。玩过磁铁的人都知道:同极相斥。移动磁铁时,你能够感受到磁场线的边缘;而如果你把同极磁铁放在一起,磁场会
把磁铁相互推离。

精神力场就跟磁场的工作原理一样。我们看不见,但能够感受到它。你越是努力像完成某件事,精神力场就把你往反向推得越远。

正如你不能通过蛮力把两块互斥的磁铁固定到一起一样:你一松手,他们就会分开,我从来没能纯粹的利用意志力来克服精神力场。恰恰相反,你应该足够机灵:只需转动磁极。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精神力场?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工作本身难度较大,

二是自己被人指派需要工作。

工作困难的第一个原因是过于庞大

假设你希望编写一个食谱整理程序。没有人能坐下来马上开始编写代码。
创造一个程序只是是目标,而非具体可执行的工作事项。

像“画一个虚拟窗口能够显示食谱”这种工作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这一步开始,你知道能做
什么了。

当你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变得更加清晰。你要构思食谱的构成,做什么样的搜索功能,如何构建食谱数据库等。马到成功,势如破竹。当你全心全力投入可执行的每一步时,难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对于我的每一个大项目而言,我都会思考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然后把它们列入分类事项清单中(见上文)。而每当我暂停某个项目时,我都会在清单里写下一步的计划。
工作困难的第二个原因是过于复杂。

比如:写一本书就看起来很艰巨,所以我们要从一篇文
章起步。如果一篇文章也嫌太多,那就先写一段文字。

最重要的是你要开始着手做些事情

一旦起步,你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评判和理解工作中的困难。改进已有的工作可比从一张白
做起简单多了。如果你顺利地写出了段落,或许它可以变成一篇文章,然后是一本书。一
接一步,一部宏伟的著作就这样诞生了。
通常情况下,一点灵感是解决难题的关键。

如果你不了解某个领域,显然你需要做些调
研: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先找到一些感觉;然后试着进一步全面了解该领域。而后,
处理一些小问题练练手,检验一下是否掌握要领。

这是指那些你被要求完成的工作。

无数心理学实验证明:当你试图激励别人做事情时,他就倾向于不合作或者故意做得很差。胡萝卜加大棒这种外在激励似乎杀死了心理学家口的“内在动机”——你对困难的天
然兴趣。

(这是社会心理学领域被重复研究、也是被研究得透彻的领域:有超过70项研究证明奖励会破坏完成任务的兴趣)人们内心深处似乎抵制这被要求完成的任务。

奇怪的是,这种现象并不仅局限于别人,甚至当你告诉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也会出现。如果
你告诉自己:“我应该做XX,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突然之间,XX就成为世上最艰难的事
情。然而,一旦YY成为你当下最该做的事情时,原来的XX就变得可爱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种解决方法:如果你想做XX,就告诉自己要做YY.不幸的是,这样有
意骗自己有些困难,因为你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所以,你要更加鸡贼才能骗到自己。

比如让外界分配任务给你。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研究生必须完成的毕业论文,只有完成这个
艰难的任务他们才能毕业。因此为了避免写毕业论文,研究生们乐于完成其他困难的任务。
这种虚假的任务必须看起来十分重要(你只有写毕业论文才能毕业!)又庞大(你要完成数
百页文章),但实际上不完成也不会死。
我们很容易说:“好吧,我需要把眼下的一切都放一边,集中精力完成这篇文章。”更糟糕的
是,你甚至想用一些奖励收买自己,比如“如果我完成了这篇文章,就吃颗糖果”。但是最糟糕
的还是让别人强迫你做。

这三种情况都非常容易发生,我也都用过以上手段激励自己,但完全适得其反。因为你已经
是在给自己分配任务了。然后,你的大脑会尽可能逃避这些工作。

我们往往被告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实际上解决难题差不多是我最享受的工作
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不仅能让你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更能让你收获解决难题之后美妙的成
就感。

所以,驱动自己做事情的秘诀不是说服自己必须要做,而是告诉自己这很有趣。如果它
真的很无聊,那你就把它变得有趣。

我第一次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时,正在读大学。那时候我被要求写论文,其实写论文也不是一
件特别难的事情,但它是被强加于我的。谁自愿写那么长地论文以讨论两本书的联系呢?为
了让它变得有趣,我就从把论文变成我自己的小笑话开始。我决定用不同的风格写一段段文
字,尽我所能地模仿各种各样的言论。(这样做还有上文讨论过的好处:总算迈出了第一
步)

使事情变得更有趣的另外一个方法是解决模型问题。

例如,与其构建一个Web应用,不如建立一个Web应用的框架模式,然后把该Web应用当作一
个模型APP。这样不仅会让任务变得更有趣,工作的成果也往往会更有用。
关于效率确实有很多误区
比如时间是可以替换的,
专注做一件事情更高效,
自我奖励能提高效率,
艰难的工作都是苦逼的,
拖延症是不正常的。

这些误区的共同本质在于:扭曲你的天性。

对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如此。你难道是真的喜欢写无聊的文章或记录毫无意
义的备忘录吗?如果社会强迫你这样做,你倾听内心,咆哮出内心的呼喊。

如果你在努力做一些值得为之付出的事情,就更不应该关闭心灵的窗户了。恰恰相反,

高效的真正秘密在于倾听身体的声音。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做有趣的事情。

这看起来如此简单,没有任何花哨的言语,也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更不像那些人
生导师的忠告。

听从内心看起来就像常识,但社会的羁绊使得我们都误入歧途。
如果你真的希望变得高效,很简单,是时候转身了

来源:投稿,作者:Eason     

2013/03/02

網路成癮診斷標準


網路成癮 孩子不自覺
=====================================
報載一名國三女生功課普通,很聽話、懂事,但迷上網路後,人就變了,其父認為是「電腦對她下了咒」。
所謂「網路成癮」,乃指因過度使用網路,不自覺地心理依賴,一旦無法上網,即陷入焦躁、易怒、沮喪、心神不寧,且一上網即無法停止,可能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及生涯發展。

網路成癮者往往認知偏差、不能控制上網時間,致使減少、甚至放棄接受教育的機會。美國心理學家楊格根據調查結果,將

網路成癮分為5種類型(如下表一)。

網路成癮已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門診中常見心理行為障礙,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兒童青少年上網頻率與時間均高,三成一每天上網,其中有三分之一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有6.2%每天上網時間超過8小時。

英國學者格福斯研究,兒童青少年中,電玩遊戲成癮盛行率19.9%。大陸中南大學劉學軍等報告,兒青中盛行率為6.6%,國外網路成癮盛行率在6%至13%之間,所有報告均顯示男性多於女性,成癮多發生在初次電玩遊戲或上網一年半內。
到目前為止,對網路成癮症仍沒有公認診斷標準。學者巴德對楊格的診斷標準進行修改,且認為症狀的出現至少達到一年,供臨床實務者參考(如下表二)。

治療方面,網路成癮兒童在門診中普遍可見,惟患童本身求治動機不強,大多由於家長重視而帶其就診。治療措施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心理治療,如認知治療和行為矯治、家庭治療皆是常用的方法。症狀治療,如對伴隨的情緒問題可加入抗焦慮劑或抗憂鬱劑。對睡眠障礙、學習困難或其他行為問題,均需要兼顧。

近年來,兒青網路成癮症有增加趨勢,且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公共衛生議題。

此症的預防措施包括:
1.對網路、電玩場所管理,禁止未成年兒童進入使用,家庭中應在父母管理下使用,且老師或父母應解說網路對打的用途和可能出現成癮的原因。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以培養兒童較廣泛的興趣和嗜好,注意兒童人際交往,調適不良情緒和加強應付挫折的能力。
3.對於學習動機不足,出現行為問題,性格較孤癖的兒童應盡早給予關注,並提高其家長預防意識。
4.對孩子使用電腦要「約法三章」:一天上網勿超過3小時、一周不要超過12小時、每上網50分鐘休息10分鐘,研究顯示網路成癮,孩子往往不能自覺。

如聖經上所言:「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言1918節)」,願以此經文與家長們共勉。


感謝 何志培/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兒青精神科主治醫師 資料提供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