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8

Leadership Is a Conversation


by Boris Groysberg and Michael Slind

RELATED

Executive Summary

ALSO AVAILABLE

 
Artwork: Adam Ekberg, Arrangement #1,2009, ink-jet print
Listen to an interview with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The command-and-control approach to management has in recent years become less and less viable. 
Globalization, new technologies, and changes in how companies create value and interact with customers have sharply reduced the efficacy of a purely directive, top-down model of leadership. What will take the place of that model? Part of the answer lies in how leaders manage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ir organizations—that is, how they handle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to, from, and among their employees.
 Traditional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must give way to a process that is more dynamic and more sophisticated. Most important, that process must be conversational.
We arrived at that conclusion while conducting a recent research project that focused on the state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Over more than two years we interviewe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ors as well as top leaders at a variety of organizations—large and small, blue chip and start-up, for-profit and nonprofit, U.S. and international. To date we have spoken with nearly 150 people at more than 100 companies. Both implicitly and explicitly, participants in our research mentioned their efforts to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people or their ambition to “advance the conversation” within their companies. Building upon the insights and examples gleaned from this research, we have developed a model of leadership that we call “organizational conversation.”
Smart leaders today, we have found, engage with employees in a way that resembles an ordinary person-to-person conversation more than it does a series of commands from on high. Furthermore, they initiate practices and foster cultural norms that instill a conversational sensibility throughout their organizations. Chief among the benefits of this approach is that it allows a large or growing company to function like a small one. By talking with employees, rather than simply issuing orders, leaders can retain or recapture some of the qualities—operational flexibility, high levels of employee engagement, tight strategic alignment—that enable start-ups to outperform better-established rivals.
In developing our model, we have identified four elements of organizational conversation that reflect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interpersonal conversation: intimacy, interactivity, inclusion, and intentionality. Leaders who power their organizations through conversation-based practices need not (so to speak) dot all four of these i’s. However, as we’ve discovered in our research, these elements tend to reinforce one another. In the end, they coalesce to form a single integrated process.
Intimacy: Getting Close
Personal conversation flourishes to the degree that the participants stay close to each other, figuratively as well as literally. Organizational conversation, similarly, requires leaders to minimize the distances—institutional, attitudinal, and sometimes spatial—that typically separate them from their employees. Where conversational intimacy prevails, those with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seek and earn the trust (and hence the careful attention) of those who work under that authority. They do so by cultivating the art of listening to people at all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by learning to speak with employees directly and authentically. Physical proximity between leaders and employees isn’t always feasible. Nor is it essential. Whatisessential is mental or emotional proximity. Conversationally adept leaders step down from their corporate perches and then step up to the challenge of communicating personally and transparently with their people.
This intimacy distinguishes organizational conversation from long-standard forms of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It shifts the focus from a top-down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bottom-up exchange of ideas. It’s less corporate in tone and more casual. And it’s less about issuing and taking orders than about 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Conversational intimacy can become manifest in various ways—among them gaining trust, listening well, and getting personal.
Gaining trust.Where there is no trust, there can be no intimacy.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the reverse is true as well. No one will dive into a heartfelt exchange of views with someone who seems to have a hidden agenda or a hostile manner, and any discussion that does unfold between two people will be rewarding and substantive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each person can take the other at face value.

2012/10/27

我所看到的经济学名著


《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被认为是德国世袭财产的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已在德国的所谓有教养的阶级中完全消失了,但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复活了。
在德国,直到现在,政治经济学一直是外来的科学。……德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授一直是学生。别国的现实在理论上的表现,在他们手中变成了教条集成,被他们用包围着他们的小资产阶级世界的精神去解释,就是说,被曲解了。他们不能把在科学上无能为力的感觉完全压制下去,他们不安地意识到,他们必须在一个实际上不熟悉的领域内充当先生,于是就企图用博通文史的美装,或用无关材料的混合物来加以掩饰。这种材料是从所谓官房学——各种知识的杂拌,满怀希望的德国官僚候补者必须通过的炼狱之火——抄袭来的。                       ——本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网站)摘自卡尔·马克思


我所看到的经济学名著

雷建炎(leijy26@sina.com
湖南省株州硬质合金集团股份公司退休工程师,1992年从什么是人民币、股票研究起步,独立研究人类货币史、股票史、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中国经济学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日积月累有二十万字的《论货币、银行、股份资本  经济学发展史批判》书稿,人称“中国民间《资本论》研究者”。
电子信箱:leijy26@sina.com;博客中国雷建炎网页:leijy26.vip.bokee.com 
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会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决定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作为经世济民的社会科学,古往今来,经济学名著汗牛充栋;经济学家灿若群星。谁达到了社会科学的“光辉的顶点”?谁是能指导中国社会前进方向的伟大思想家、经济学家?
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潮流,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确需要社会科学真理的“普照之光”。
善于出版《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与官员谈中国经济》、《与官员谈经济政策》、《与官员谈金融》的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王东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精挑细选,又出版了《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向中国官员推荐50本“经典名作”,且将它们化繁为简,或浓缩成一个小故事,或精简为一篇小论文。这对于公务缠身、难得有空闲时间去研究那些“经典名作”的中国官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碳,所以“引来好评如潮”。王东京教授的良苦用心,自然也值得称道。
不过,既然是浓缩改写,就需要研究过人类社会经济学发展史,老老实实读过经济学名著,懂得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同行学者对《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本身进行鉴定。看它是否实事求是;看王东京教授是确有真才实学,还只是欺世盗名、“戏说”而已。否则,王东京教授指鹿为马,中国官员刻舟求剑,结果南辕北辙,最终蒙在鼓里、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还是中国普通百姓。
瞎子摸象的故事,是每个中国人所熟悉的。这不是古人编出来的笑话,而是古老东方文化中一个出类拔萃的哲学经典。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
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思想也就不同。这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真理只有一个。惟有对客观事实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考察的人,他的思想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
作为“经济学名著”,数量多达50本。这本身就说明王东京教授也是位“摸象的瞎子”。在众多的“经典名作”面前,他同样“恍若走进迷宫”,不知道哪里是“现代经济学的大厦”,更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学智慧的结晶”。正如《西游记》中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人碰到真假美猴王,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急需如来佛祖的“普照之光”。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王东京教授精心挑选的50本“经典名作”中,有
法国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有
美国克拉克的《财富的分配》、
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有
英国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有
匈牙利亚诺什.科内尔的《短缺经济学》,有
瑞典维克塞尔的《利息与价格》。可是,这里没有
现代政治经济学创始者(英)配第(1623-1687)的《赋税论》与《货币略论》
由此可知,王东京教授并无真知灼见,不懂现代政治经济学发展史,没有步入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殿堂,是个并不懂经济学的南郭先生。听王东京教授“谈经济学名著”,就如同听赵括纸上谈兵,派马谡镇守街亭。
“‘在将近一百年后,斯密依然是经济思想史上的巨人。’《大英百科全书》如是说。的确,《国富论》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比如,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者对此一筹莫展。不少经济学家就转而求助于斯密的经济学,梦想回到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希望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建,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经济学之父’,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年来经济学家所作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一)
“萨伊认为,商品交易,不过是以物换物,货币只是其中的媒介,在瞬间起作用。它的唯一用途,就是购买商品,人们不会把它储藏起来。这实际上等于说,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两者是恒等的,不会出现生产过剩。这就是所谓的‘萨伊定律’。既然价值创造,是三大生产要素凑的‘份子’,那么,就不能‘诸将封侯尽,独论功不行’,他们都应该得到相应的收入: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地租。后人把萨伊的这一理论,称作‘三位一体公式’。无论是赞赏者,还是反对者,都一致承认他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萨伊本人,也被誉为斯密‘伟大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三)”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传统的经济理论受到了挑战。凯恩斯为挽救资本主义于水火,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他从完全务实的立场出发,力主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史称‘凯恩斯革命’。有人甚至把《通论》与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9世纪马克思的《资本论》一同奉为经济学的三部经典。(四)”
“在璀璨群星之中,哥伦比亚大学克拉克,显得最为耀眼。这位前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在1899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财富的分配》,明确划分了动、静态经济学,并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学说,从而在经济学说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页。克拉克将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由土地报酬递减引申而来的‘生产力递减’规律,兼收并蓄,熔为一炉,提出边际生产力定律,认为资本主义的分配,公平合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完全不必针尖对麦芒。(十六)”
“1890年,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经济学原理》问世了。该书把供求理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生产费用论熔入一炉,同时秉承古典经济学传统,兼收并蓄、综合协调,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此书一出版,就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者阿弗里德.马歇尔也由此赢得了‘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的盛名。《经济学原理》作为新古典学派的发轫之作,在西方经济学中长期占据支配地位,并为以后西方经济学各流派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可以说,当代经济学中不论哪一个流派,都能直接或间接、明显或暗含地从马歇尔经济学中找到渊源。(十八)”
王东京教授对斯密、萨伊、凯恩斯、克拉克、马歇尔等人如此赞誉有加。可是,他在《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的引言中对所有经济学家和整个经济学又口诛笔伐、当头棒喝:
“现代经济学里,真正基本的、管用的理论,我认为就是三个假定、三个原理。这三个假定是:经济人假定、资源稀缺假定和保护私有产权假定;与此大致对应,便是三个原理:利润最大化原理、供求原理和等价交换原理。这六条,简单得令人吃惊,但却是经济学智慧的结晶,用个时髦词语,是精髓。一般人和经济学大师的差别,说到底就在于会不会使用这些假定和原理?熟练程度如何?推断功力怎样?经济生活千变万化,而经济理论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了它,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就都具有了看家的本领。”
听了王东京教授的高谈阔论,不是令人心明眼亮,倒更叫人胆战心惊,不知如何是好?
请问:建立在“三个假定”基础上的东西能够叫做“经济理论”、“经济学智慧”吗?这样的“经济学名著”值得中国官员花时间读吗?
萨伊既然是斯密“伟大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可是,为什么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与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却迥然不同,甚至势若水火呢?
1891年3月6日,(德)恩格斯在致(法)保尔.拉法格(1842-1911)的书信中特意强调指出:
“萨伊在德国已不再起任何作用了,可您还认为他的庸俗理论含有古典经济学的基础,替他恢复名誉,这未免过誉了。”
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中,马克思用了一章的篇幅,专门对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进行了深刻剖析、批判。马克思毫不客气地称:“萨伊这样一个思想糊涂的人”、“萨伊这个骗子”,根本不承认萨伊“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庸俗经济学无非是对实际的生产当事人的日常观念进行训导式的、或多或少教条式的翻译,把这些观念安排在某种合理的秩序中。因此,它会在这个消灭了一切内部联系的三位一体中,为自己的浅薄的妄自尊大,找到自然的不容怀疑的基础,这也同样是自然的事情。同时,这个公式也是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因为它宣布统治阶级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永恒的合理性,并把这个观点推崇为教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5-939页)
“如果像萨伊那样,认为全部收益,全部总产品,对一个国家来说都可以分解为纯收益,或者同纯收益没有区别,因而这种区别从整个国民的观点来看就不存在了。那么,这种幻想不过是亚当.斯密以来贯穿整个政治经济学的荒谬教条,即认为商品价值最终会全部分解为收入即工资、利润和地租这样一种教条的必然的和最后的表现。”(同上,25-951页)
说什么“斯密是‘经济学之父’”,说什么“两百年来经济学家所作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这完全是对现代经济学发展史的无知。
《资本论》第四卷第三章就是在专门分析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看看马克思对它的详细分析、评论,看看《资本论》究竟是不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作为早期的现代经济学理论经典,斯密难免会有缺点、错误,但真正的“经济学之父”,现代政治经济学创始者配第的“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始终是他心中永不熄灭的明灯,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灵魂。萨伊、凯恩斯、克拉克、马歇尔他们并未超过斯密或根本不谈斯密。因此,同斯密相比,萨伊、马歇尔、凯恩斯、克拉克等人都属于“朽木不可雕也!”只有李嘉图、马克思、恩格斯三人是后来者居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所看到的经济学名著是:(英)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德)马克思的《资本论》,另外应加上(英)配第的《赋税论》与《货币略论》、(法)魁奈的《经济表》、(瑞士)西斯蒙第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德)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中国的《管子》。
配第、斯密、李嘉图、魁奈、西斯蒙第等人的著作统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意思是处在发育、成长期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和《反杜林论》中,对配第、魁奈、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他们作了详细分析、评论,其精华已成为马克思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著作称为现代经济学,即已正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的经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厚厚四卷,严谨细致、博大精深。迄今连王东京教授还没有读懂弄通,要求中国官员去通读更不现实。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新的世界观,经过马克思的仔细审核,共同研究。其中政治经济学一篇,是对马克思《资本论》的高度概括,包含了《资本论》的精髓,第十章“《批判史》论述”就是马克思本人写的。任何一个想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人,都不可不读。
读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新的世界观,获得现代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后,中国官员可直接阅读《资本论》第三卷。那是马克思对“现代经济学里,真正基本的、管用的理论”的详细阐述,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进行艰苦探索后的一次全面理性思考。它代表了人类社会科学的最高智慧,包括了所有西方现代经济学名著的精髓。
有志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希望爬上巨人肩膀,成为经济学学术带头人的读者,不妨按四、一、二、三的顺序去阅读和研究《资本论》。
--1877年11月3日,马克思在致济格蒙德.肖特(1818-1895)的信中说得很清楚:
“实际上,我开始写《资本论》的顺序同读者将要看到的顺序恰恰是相反的(即从第三部分--历史部分开始写),只不过是我最后着手写的第一卷当即做好了付印的准备,而其它两卷仍然处于一切研究工作最初阶段所具有的那种初稿形式。”
2002年,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实施教学的需要,也为广大读者学习《资本论》提供简明读本,由中央党校刘炳瑛教授等人精心选编了《资本论》的选读本。其特点是:一是缩减字数控制在30余万字;二是保持了《资本论》体系脉络。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提供的《资本论》(选读本),没有掺杂编者的只言片语,等于是在请马克思简明扼要地介绍《资本论》的研究思路、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面对《资本论》(选读本),任何人都再也不能说“这本书难懂”、“想读《资本论》,而又感到部头大一时难以读完。”
对于想了解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中国官员和社会大众来说,自学《资本论》(选读本),花费不了多少时间。况且是直接同科学巨匠马克思交流,品尝社会科学经典《资本论》的原汁原味,感悟现代政治经济学真谛,实在是人生最高享受。
中国春秋时期的管子(?-公元前645年)是人类社会最先自觉将价值规律、经济规律用于社会实践的伟大思想家、经济学家。管子的智慧及其非凡的社会实践,使《管子》一书广为流传,管子也一直被尊称为“天下之大圣”。中国现存的各种思想流派,实际上都是对管子某一方面思想的专门研究和阐述,都可以在《管子》一书中找出它们的渊源。可惜汉武帝刘彻(前157-87)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的禁锢下,古老东方文明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消失了,《管子》也逐渐被埋没了。20世纪初叶,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恩格斯等西方思想家、经济学家的著作被介绍到中国时,中国学者颜昌尧(山+尧)经过认真对比后,在1924年的《管子校释》自序中就写道:
“予尝爱管子之书多精言,而可施之於治道,其文辞灿然可观。信乎!伊尹、周公而后,卓然吾国政治一大家,当时鲁施伯称为天下之大圣,不诬也。”
“其书之似儒、道、名、法、兵、农、纵横之求者勿论已。若其经国远谟,微言大义尹、周之所未闻,后贤之所沾溉。其精神气烈,直注二千六百数十年,与今西欧学者数十百辈之所研讨奋发而仅得之者,后先相视,若符契然。”
“嗟乎!管子,天下才也岂不然欤!岂不然欤!”
在书中,他还评论说:
“《管子》以金币操纵天下,只认金币为通施而不以之为财货,金币与财货截然二物,此义在欧洲学者直至17世纪以后始能明之,而《管子》已审于二千年前,不亦伟乎!”
可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黄受安、段福德等编著的《中国古代九大思想学派集要》中,《管子》竟然被排斥在外。
无独有偶。在(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马涛的《经济思想史教程》中,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榜上无名。
中国复旦大学教授马涛在其《经济思想史教程》中甚至说:
“我们不可能找到所谓的某种‘永恒正确’的经济理论,而只可能找到一定历史时期内正确的解释了世界,或赋予了经济实践相对确定性的经济‘知识’的理论。‘历史’是属于过去的,属于过去而且由阶段性的‘历史’否定了永恒不朽理论学说的存在。”(第4页)
“1870年开始的‘边际革命’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经济学知识由这次思想革命开始了由古典经济学范式到现代经济学范式的转换。1871年,德国的门格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边际效用论,为奥地利学派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数理经济学派的创立者英国的杰文斯(1871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瑞士的瓦尔拉斯(1874年出版《纯粹经济学纲要》)也各自独立地提出了边际效用论,以此作为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原则。‘边际革命’标志着现代经济学分析范式开始形成。”(第293页)
在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大学生必知的基本经济常识》中,同样找不到对《管子》和《资本论》的只言片语的介绍。在人类社会经济学发展史上,似乎管子和马克思都不能占有一席之地!
呜呼!
《管子》、《资本论》不是经济学,世界上还有什么著作敢称经济学?
管子、马克思不是思想家、经济学家,天底下还有谁敢称思想家、经济学家?
不知道管子和马克思的教授,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岂能号称“经济学教授”?不知道管子和马克思的学生,又岂能称之为“大学生”?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我所看到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全都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们数典忘祖,对于经世济民的社会科学,个个如瞎子摸象也。
2002年初稿2005年1月8日定稿并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网站(www.marxismeco.com
 (任何匡正谬误的指教都是对作者的帮助、爱护,真诚期待读者的批评、建议。作者电子信箱:leijy26@sina.com) 
本文作者:雷建炎

什麼叫真品平形輸入?

這是十幾年前, 台灣的夜市出現了一罐只賣10元的可口可樂.初期大家認為這一定是仿冒的, 但是供應商拿出了進口証明文件, 証實這批貨真的是可口可樂生產的, 只是生產地在菲律賓。

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很多全球性的東西, 為了節省成本於是原廠提供配方, 在地生產. 生產後, 又因為各國的物價情況不同, 因此有了差別性訂價. 於是就有人利用這點, 把甲國生產的物品, 進口到高物價的乙國來賣. 這稱為真品平形輸入。


2012/10/26

什麼是財政懸崖(Fiscal Cliff)?

台灣報紙說得不多, 也不是很清楚. 大家只知道搞的不好¸ 美國經濟會掉落懸崖, 大家都會死很慘. 其實所謂
財政懸崖主要分為二大部份.
一個是2008年因應金融風暴布希總統的大減稅要到今年底到期. 
另一個是去年因應兩黨為了調高債務上限最後協調出來的, 自明年開始為期十年縮減赤字計劃. 
簡單地說, 如果沒有重新立法, 自明年1/1日, 原本的租稅減免要恢復常態.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要像歐洲一些國家一樣開始縮減開支了. 想當然爾, 不少人認為這會對正在復甦的美國經濟幼苗造成催殘. (p.s 可笑的是, 這些人多半認為希臘或西班牙應該嚴格控管財政紀律, 卻美國卻不應該!)
先談一下, 國會在明年1/1前完成修法的可能性. 
答案我認為幾乎是零. 很簡單, 下任總統會在12/17日正式選出(11/6號是普選, 當然不意外當時就知道答案了), 新總統和國會會在明年1/20左右就職. 如果是歐巴馬當選自然沒有接軌的問題, 如果是羅姆尼當選. 結果出爐後到1/20號新總統及議員上任前都是屬於”跛鴨時期” (lame duck). 理論上, 現任國會議員不得通過具有爭議性的法案. 這源自於美國國會在1934年通過的”Lame Duck Amendment”, 原本是在避免落選議員在缷任前自肥或擺爛行為, 但如今卻是限制住了整個修法的可能.
那麼, 這是否表示美國必然會陷入財政懸崖? 其實也沒這麼嚴重. 就像中國人說的, 只要有規則就必然有漏洞可鑽. 首先, 美國總統有權力要求把法案延後六個月, 其次法律通過後可以追溯調整. 也就是說國會如果最終在明年四月達成結論. 可以修法追溯到1/1日生效. 
但是如果你覺得就這樣鬆一口氣, 其實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容易. 因為根據過去的經驗, 只要有愈長的寛限期, 那麼代表著國會和總統間有更長的時間可以相互幹譙. 就如同小學生的暑假作業一樣, 這種事沒到開學前一天是不太可能完成. 這代表著不管是投資市場或是實質經濟都會面臨更長的不確定性.
那麼你或許想知道, 兩黨針對減稅和縮減開支在爭什麼? 針對減稅條款的延長, 基本上不管是總統或國會都有共識要延長. 爭議點在要不要排富
原本布希的減稅方案是不排富的(也就是所有人都適用). 但民主黨要求年所得25萬美金以上的富人不得再適用.甚至超過100萬美元的人還要調高稅率(後者被稱為巴菲特稅). 而共和黨的自然主張, 所有人都要適用減稅.
至於縮減開支部份, 爭論的自然是縮減的1,200~1,600億美元要從何砍起. 
共和黨首要的標的, 就是歐巴馬提的健保和一些社會福利. 而
民主黨要砍的自然是國防支出.
如果不意外¸ 我相信從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 美國政府勢必有一場好戲可以看. 特別是如我前面說的, 總統結果十分接近, 甚至產生爭議時, 這場戲肯定比何一部好萊塢賣座大片更精采.
最後分享一點對美式選舉的觀感. 這次美國選舉很激烈(除了總統和國會議員, 也選地方國會議員, 和幾個州長, 並針對一些公民議題進行公投), 但住在美國, 只要不打開電視, 除了會接到拜票的語音電話. 基本上你只會在鄰居草地或是馬路轉角的地上看見候選人名字的小紙牌. 和台灣式那種震耳欲聾、靠北靠木和滿地紙屑的選舉相差甚遠. 美國國會議員的水準基本上和台灣國會議員水準不會差太多, 但是美國的選風和選民的素養, 這是台灣還有很大加油的空間的. 
請參閱原作者:

2012年秋美國行心得


2012/10/25

10月26日 實際行動者


10月26日出生的人擁有特殊的才能,能改革、重組及管理各種組織機構,例如俱樂部、運動隊伍、教會團體、商業公司或甚至是組織更龐大的政治單位。不論是擔任領導者的職務或是扮演重要的諮詢顧問,這一天出生的人都能將團隊的向心力凝聚起來。雖然他們總是循規蹈矩地做著自己份內的工作,但是當他們與同僚及伙伴一起合作時,卻能在人群中綻放光芒。這一天出生的人知道如何在以團隊為優先考量的前提下,顯示出自己在其中的努力。不過,他們卻不願意犧牲私人的目標或期望,因此他們會去尋找一個發展性和自身前途可以相輔相成的團體。

這一天出生的人非常清楚什麼是權力,以及權力如何在社會上運作。他們也精通理財,並且往往會設法利用與本身所屬機構組織的共存關係來增進財富。因此,如果他們擔任執行的職務,多半能運用聰明的投資及儲蓄策略來開源節流。他們不太會做出可能危及自身團體長程發展的事,只要相信自己的犧牲是值得的,他們往往會不顧一切地努力奮鬥。由於特立獨行的個性使然,10月26日出生的人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雖然有時候做事也會草率魯莽,但他們的感情與行為通常都受到嚴厲的控制及指引。部份這一天出生者的自制力非常強,宛如神明般地無情無慾,對別人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反應和弱點有些無情,甚至到了毫無感覺的地步。事實上,他們倘若願意做些改變,倒不失為一件好事,抱持著完全不受打擊的態度,終究會成為日後發展的絆腳石,應該逐漸地戒除。

這天出生的人可以從經驗中學到,真正的尊敬必須是贏回來,而非強迫他人而獲得的。不過遺憾的是,雖然臣服於淫威下的畏懼並非尊敬,但較不成熟的今日出生者也許不會承認這樣的事實。

今天出生的人不但是計畫者,也是實行家,若是手上握有權力,他們往往說到做到,毫不猶豫地打掃住屋或徹底重組某個單位,即使這些作為會引起極大的反彈也不理會,因為他們有信心向大家証明自己有效率的辦事方式是相當可行的。他們的孩子不太會對於自己的未來感到一片茫然;相對地,今天出生的孩子會期望能從父母親的手中獲得多數的自主權,並且厭惡任何模棱兩可或不確定的指導。責任感對今天出生的人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他們通常都相當堅持本身既定的原則。不過,他們仍必須注意自己易向權力欲望低頭、忘卻心中道德是非的個性。

幸運數字和守護星
10月26日出生的人會受到數字8(2+6=8)和土星的影響。由於土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及謹慎小心的個性,使得自我設限與聽天由命等保守傾向在今天出生的人身上更為顯著,其中聽天由命的特徵還因受到冥王星(天蠍座的主宰行星)的影響而更強烈。同樣地,由於土星及冥王星的結合,使得嚴肅認真、控制慾和對權力的渴望等特質也被強化。受數字8影響的人通常會以循序漸進、積極審慎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生活與事業。雖然他們平時相當親切體貼,但外表上可能還是會表現出一種冷靜且超然物外的態度。

健康
10月26日出生的人必須留神,切勿過份放縱地暴飲暴食,或是遵行如清教徒般簡約刻苦的極端飲食態度,而對自己的消化系統造成虐待。在飲食方面應該雙管齊下,尋求適量又多變的菜色,並且確定自己有攝取足夠的穀類、調理清淡的新鮮蔬菜和其他可幫助消化排泄的纖維素。此外,每天至少飲用一夸脫或甚至半加侖的水,咖啡的攝取量應減到最低。不妨將過剩的精力盡情發洩在活動量大的體能運動上,而將有攻擊性的衝動投注於團隊運動或武術練習中。

建議
在放蕩不羈與禁欲主義兩者之間尋得平衡點。別對他人中自己期望過高,能力僅止於此,別再無求了。確實地了解自己真正希望做的事是什麼,避免和理想背道而馳、相去太遠。

名人
中國京劇名伶梅蘭芳,創立梅派,名下傳人無數。
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法國戲劇演員、導演,有"女神莎拉"的美譽,以優美的容貌、出色的演技和嗓音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舞台劇演員,也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演員。
美國爵士樂先驅吉萊斯皮(Dizzie Gillespie),也是小號手、作曲家、樂隊指揮,與薩克斯管演奏家帕克合作,開創一種名為"比波普"的音樂,一反搖擺樂的風格,寓和諧於不和諧之中,並採取多種節奏。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tzt),也是鋼琴演奏巨匠,以技藝高超、風格華麗的鋼琴演奏馳名,退休後成為重要的鋼琴教師代表作為《但西丁交響曲》、《浮士德交響曲》、《匈牙利狂想》等。
俄裔美籍小擔家史而德(Alexander Schneider),也是"布達佩斯四重奏樂團"成員、馬可波羅音樂節管弦樂團指揮。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雅胡(Benjamin Netanyahu)。

塔羅牌
大秘儀塔羅牌的第7張是“戰車”,牌面上的勝利者以一種強而有力的姿態,展現他在人世間的豐功偉業。這張牌可以解釋成:不論正道多麼艱險難行,你都得繼續走下去。牌面正立代表成功的、有才能的和有效率的;若牌面倒立則暗示專制的態度和拙劣的方向感。
靜思語
魔幻和問卜帶有潛藏的危險,而它們其實與真正的靈性無關。
優點
有自制力、計畫。
缺點
權力慾望、無情。
適合的戀愛對象
1月15日、1月16日、3月5日、5月11日、5月17日、6月10日、7月1日、9月26日、10月3日、10月16日、11月19日、12月9日。
適合的朋友對象
1月26日、3月25日、5月12日、5月14日、6月20日、6月30日、7月17日、8月10日、8月13日、8月20日、9月6日、11月4日。

寻找繁荣之路

The Quest for Prosperity: How Developing Economies Can Take Off


寻找繁荣之路

汽機車強制險有多好用

很多人只知道汽機車強制險

[死殘給付140萬]

[傷害醫療給付20萬]的保障,

不知下列保障也都可以申請理賠呢!

1.發生重大車禍時,通常是由救護車將傷者送至醫院,而救護車的費用或是救助搜索費都可以申請理賠。


2.車禍發生後,所有的看診、診療所產生的費用,全都可以申請理賠(採實支實付),除此之外,還包括轉院、出院、住
院、往返門診的交通費用(坐計程車費用也可以喔),合理範圍內也都是可以申請理賠的。

3.因車禍住院療養,無論是否雇用特別護士或家屬自行照顧病患,皆可申請看護金(每日1000元)。

4.若因車禍發生 造成頭部、顏面部或頸部受損傷,導致遺存明顯醜形(瘢痕、線狀痕、凹痕...)女性可理賠至42萬元,男性可理賠至26 萬元。...(是不是不太公平?)


5.因車禍而造成被當事人牙齒斷裂、掉落或其他損傷,每一顆牙齒最高可申請1萬元理賠金。


6.車禍若不幸發生對方肇事逃逸,或對方並無投保強制險的情況,被保險人亦可向財團法人汽車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會申請補償金,事故發生二年內皆可申請理賠。


7.強制險理賠不分道路責任或事故當事人造成的過失,皆可申請理賠,但事故發生時請務必記得要向警察備案或報案喔。

2012/10/24

Top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I’ve mentio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in the past. You can also read them in my eBook, available here.


Larry Levy, Levy Restaurants and Larry and Carol Institute for Entrepreneurship,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Today I’m sharing a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list from another great entrepreneur, Larry Levy. I had the tremendous opportunity to meet Larry in Chicago last week at the KelloggSchool of Management
Larry and his wife, Carol Levy, are highly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both independently and together. Jointly, they are also behind the Larry and Carol Levy Institute for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t the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as well as Kellogg’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Lab.

Needless to say, Larry and Carol are my kind of entrepreneurs. I enjoyed the meeting immensely. Here are Larry Levy’s top five points of advice for potential entrepreneurs. Clearly he and Carol have both applied these ideas exceptionally well:
  •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and then never make them again.
  • Be prepared emotionally for entrepreneurship’s ups and downs.
  • Be willing to live with fear, risk and occasional failure.
  • Understand, nurture and refine your vision of the enterprise.
  • Line your business up with your passions.
And here’s another list of top 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istics from last week’s Spotlight on Entrepreneurship Summit event, from the summit’s chairman, William (Bill) Zinke. Also shared in one of his recent columns for Huffington Post, Bill Zinke proposes the following top characteristics list:
  1. A commitment to purpose with passion
  2. Courage/willingness to take risks
  3. Positive attitude, opportunistic
  4. Strength of character/fortitude
  5. Integrity/authenticity
  6. Ability to engender trust/confidence/respect, to develop credibility
  7. Vision/ability to see things as they might be and to anticipate change
  8. Self-confident, assured
  9. Dedication/commitment
  10. Self-starter/proactive
  11. High energy level
  12. Creative/innovative spirit
  13. Decisive/results-oriented
  14. Leadership skills
  15. Team building/teamwork abilities
  16. Clarity/consistency of thought
  17. Resourceful/resilient
  18. Tenacity/perseverance
  19. Flexible/adaptable
  20. Strength in concept 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
  21. Broad knowledge base in critical areas/”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
  22. Ability to accept rejection and turn failures into learning opportunities
  23. Open minded and willing to listen to others’ views
  24. Strong negotiating skills and ability to develop win/win results
  25. Ability to create strategic alliances/understanding of leverage
Thanks to both of these fine gentlemen. I welcome your comments as well on the top characteristics you are striving for or have found to be most benefic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your own entrepreneurial career.

Jody Holtzman, Senior Vice President, Thought Leadership, AARP
As for the Spotlight on Entrepreneurship Summit for Baby Boomers I’ll be presenting again next month on November 15, 2012 at the University of Denver.  I’m especially excited to share that agenda with another tremendous individual I’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this week in Washington, D.C. – Jody Holtzman, the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Thought Leadership for AARP. Jody is a true businessman and an entrepreneur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Life Reimagined andWork Reimagined initiatives within AARP. I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Jody on many programs in the seasons to come.
I invite anyone who can make it, particularly those who are prospective or current Baby Boomer entrepreneurs, to join us in Denver on November 15. If you can’t make it—watch this space for coverage I’ll provide from the event.
As to the top tips and the top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have Larry and Bill raised the right issues? I welcome your thoughts. You can connect with me here, at @AskAlanEHall, or at my personal website,www.AlanEHall.com.

2012/10/23

Top 100 Tools for Learning 2012

Boost Your Business with an Alliance

Boost Your Business with an Alliance: As a small business, you don’t have an unlimited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budget, so you’re probably not reaching all the customers or markets you could. That’s where an alliance with a partner can help. We’re not talking joint ventures or formal partnerships, but less formal relationships that can benefit both parties. Let’s say you’re a real estate agent; an alliance with a moving company would make a lot of sense. Ask your customers who else they do business with; you might be able to find a natural partner that way. You may also be able to get an introduction from a current client, or at least drop their name as an icebreaker. Once you’ve settled on an alliance partner, you need to put expectations in writing. Are you offering a package deal, say at a discounted rate, or are you simply referring clients to each other?  And keep communicating with your partner to make the most of your relationship. Adapted from Boost Your Customer Base & Sales with Business Alliances by Maryalene LaPonsie at Small Business Computing.

2012/10/22

佐克伯談創業:關注數據 抄襲者無法成功


(來源:北美新浪) 2012-10-21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1日早間消息,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六在Y Combinator的創業學校活動上表示,創業公司在開發品之前應當分析市場數據,傾聽市場聲音,而不是去抄襲。
扎克伯格以Facebook的照片分享服務為例。他表示,Facebook並不是主觀臆測用戶會喜歡照片分享服務,而是通過研究得出了這一結論。他表示:“我們傾聽用戶的需求,包括了解他們定性的意見和定量的行為。”實際上,用戶並不會明確表示,他們想要照片分享服務,僅僅只是每天向個人頁面中上傳照片。
因此,Facebook開發了照片分享服務,而該服務也實現了爆炸式發展。而這一切都已經在Facebook的意料之中。
這並不是Facebook最後一次在品開發中引入這種理念。例如,成千上萬的用戶對Facebook的“動態匯總”功能表示抗議,但使用該功能的用戶數仍在上升,因此Facebook堅持保留了這一功能。目前,動態匯總已是Facebook網站最關鍵的功能之一。
另一方面,Facebook的移動用戶數持續增長,但大多數iOS用戶抱怨稱,Facebook的iOS應用速度太慢。因此,Facebook放棄了iOS應用原先的HTML5技術,轉而開發原生應用。在此之后,Facebook應用在App Store應用商店中的用戶評分和反饋都有所提升。扎克伯格認為,企業應當傾聽用戶的意見,同時關注數據。
在與Y Combinator創始人保羅·格拉漢姆(Paul Graham)的對話中,扎克伯格強調,創業者需要給自己一定的靈活性,根據了解到的最新信息進行調整。
扎克伯格對觀表示:“我總是有這樣的擔心:我被一些事情困住,但這並不是你可以去做的最有影響力的事情。”因此,扎克伯格不能理解這樣的想法,即在確定創業目標之前就建立一家公司。他認為,人們忽視了靈活性帶來的價值。
扎克伯格建議,未來的創業者在手去做之前應當首先確定想要什麼,並保持靈活性。“很多情況下,你可以在一家公司的框架下做一些工作,但如果這樣的工作讓你厭倦,並使你生受困之感,那麼你應當調整所做的事情。”實際上,在創業早期,扎克伯格甚至認為Facebook只是自己的業餘愛好,而不會成為一家真正的公司。
扎克伯格同時表示,他在創業過程中的一條經驗是,從基礎開始做工作。他表示,許多公司都在解決小問題。如果只是想創業,那麼這樣做無傷大雅,但是從基礎層面上做一些工作更有趣。
扎克伯格建議,即使其他公司進入市場,並帶來特別的創意,創業公司也不應當調整計劃轉而瞄準競爭對手。否則,創業公司可能會遭遇MySpace一樣的結局。MySpace在社交網絡的競爭中被Facebook擊敗。扎克伯格表示:“他們感到了來自我們的威脅並抄襲我們,這樣做不可能獲勝。從一開始就只想抄襲他人的公司不會成功。”(李麗)

2012/10/21

WCDMA


WCDMA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寬頻多重分碼存取)是由歐洲電訊標準協會(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於1998年制訂的無線存取技術,目的在支援第三代行動電話(3G),包括多媒體服務,如語音傳輸或視訊會議。

WCDMA可和現有GSM核心網路相容,因此GSM的站台及設備都可以續用。WCDMA可提供高達定點2Mbps,或行動間384kbs的傳輸速度。高傳輸率需要較高頻率,傳統的GSM只需200kHz,WCDMA則需5MHz的頻率

2012/10/20

閱讀讓你靈光乍現


閱讀能影響創造力,主要是因為在閱讀時,每一個字都會激發跟它有關的連結字,而那個字又會激發跟它有關的連結字;就像骨牌反應一樣,一個活化另一個。

【文╱洪蘭】

一個國中生寫信向我道謝,他母親在學校的親子座談中,聽到我說創造力與閱讀有關,今年暑假叫他看了十五本書,讓他賺了一五○○元。他說,他在看書時也很努力去想,如何把書中的知識轉化成創意,但沒有成功,他問該怎麼做才對?

相信很多為了創意而去閱讀的孩子都有這個問題。很不幸的是,知識需先內化,與原來的背景知識網掛上鉤後,才能發揮作用;不是今天看了一本書,明天創造力就出來

閱讀能影響創造力,主要是因為在閱讀時,每一個字都會激發跟它有關的連結字,而那個字又會激發跟它有關的連結字;就像骨牌反應一樣,一個活化另一個,直到兩個不相干的迴路碰在一起,活化第三條迴路時,就突然靈光一閃,說:「啊哈(aha!),我看到了!」新的點子就出來了。所以閱讀的好處是透過觸發作用,增加神經連接的密度,使它有機會去碰觸到本來碰不到的神經元。

一七五八年夏天,英國的史東牧師(Edward Stone)因為室內太熱,便拿了一本書到河邊的白柳樹下閱讀。他隨手剝了一小塊樹皮放在嘴裡嚼(這不是很好的習慣,小朋友不要學,因為不衛生;台灣早期很多人也有這習慣,隨手拔根草放嘴裡嚼),發現樹皮很苦,苦得像金雞納霜(即奎寧)一樣。他突然想到,祕魯高原的印第安人就是用金雞納樹的樹皮來治瘧疾和抽筋。他想:是否苦的東西都能治病呢(中國人也說「良藥苦口」)?白柳樹喜歡長在陰溼的地方,說不定可以治風溼痛。

他就把樹皮剝下磨成粉,給有風溼痛的教友吃,發現居然有效(現在知道樹皮所提煉出來的水楊酸有止痛、退燒和消炎的作用)。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很有科學精神,有系統的給五十個病人,每四小時服一次藥。他從小量開始再慢慢增加劑量,等確定有效了,才寫信給英國皇家學會,阿斯匹林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

你可能會想:一個鄉下的牧師怎麼懂得臨床實驗?這是因為他受過良好的通識教育。他念牛津大學時,修了很多哲學和神學的課,科學的思辨來自哲學,哲學的邏輯訓練使他的思考比一般人更周延。

如果創意來自靈機一動,那麼怎樣才能靈機一動呢?這就回歸到閱讀的神經機制了。寬廣的背景知識使大腦神經網路很綿密,很容易被看起來不相干的事觸發。

史東牧師從苦味中聯想到金雞納霜,他知道金雞納霜是從樹皮中提煉出來的;他又知道存活在某些生態中的植物常會有對抗這種特殊環境的能力。而植物可以入藥(中國南方瘴癘之氣重的地方都會長辣椒,因為辣椒素可以除瘴氣)。所以史東牧師如果不知道金雞納霜是苦的,他可能馬上把嘴裡的樹皮吐掉,阿斯匹林就不可能被提煉出來。

所以閱讀跟創造力有關係,它幫助我們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閱讀也培養我們的品格,使我們效法古人,鍥而不捨的去實踐我們的想法。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2年10月號】

從出口消長看台灣與東南亞的經貿發展


2012-10-20  工商時報

     財政部日前公布9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終於一掃連續6個月出口負成長的陰霾,出口總值為271.66億美元,也創下近14個月來的新高,年增率為10.4%。而經濟部昨日公佈的外銷訂單也有所改善,出現1.9%的正成長。財政部並樂觀預估年底是歐美地區的採購旺季,因此第4季出口,有望呈現正成長。不論第4季能否如此樂觀,但今年以來台灣出口地區的消長,卻值得我們進一步了解。

     9月出口之所以呈現高成長,確有其特殊原因,因為去年受六輕工安事故影響,比較基期較低所致。因此9月礦產品出口增加1.4倍,就知道不是常態,卻是出口從負轉正的主要因素。至於占台灣輸出產品大宗的「資訊與通信產品」仍持續呈現兩位數的減幅,9月衰退了20.1%,主因是銷美數量持續減少,再加上新、舊機種交替,致手機出口減少56.9%。1到9月出口金額下跌23.1%,手機出口更大跌42.6%。

     若以主要出口地區分析,9月出口表現,以對東協6國的出口,金額54. 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41.4%,表現最為亮眼;其次則是對日本的出口,年增27.9%,可能與大陸扺制日貨,轉單到台灣有關。此外,對美國出口,終於在8個月負成長後,9月出口年增2.7%,但對歐洲出口,仍負成長10.5%,尚未恢復正成長。

     至於9月對大陸的出口,也在連續6個月負成長後,轉為正成長。9月對大陸及香港出口金額為108.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主要是對大陸光學產品出口大增24.4%,這是比較令人欣慰的。

     再進一步分析我國6大出口地區,今年1至9月佔我國總出口的佔比。其中對中國及香港、美國,雖然出口呈現7.1%和10.4%的負成長,但前者佔比為40%左右,後者為10%,與過去長期的佔比相差不多。但對歐洲出口則出現較大變化, 除9月仍出現10.5%的負成長外,其佔台灣出口比例,也從過去的10%至今年9月已降至8.4%,可見台灣對歐出口急速緊縮。

     只有對東協6國的出口情況是今年的異數。就在總出口呈現3.9%的負成長時,對東協6國1至9月的出口仍有10%的成長,佔比也維持在18%;今年9月單月的佔比,甚至提升至20%,彌補了對歐洲出口佔比的降低,使得6大出口地區佔台灣總出口的比例仍維持在85%以上。

     從以上出口數字分析可以了解,台灣出口的消長和全球經濟發展情況極為一致。歐債危機後,台灣對歐出口一步步衰退,中國和美國經濟成長減緩,台灣對中、美的出口也下降。然而在此同時,亞洲新興國家則維持緩步成長,台灣對其出口反而出現逆勢成長。雖然大陸今年仍有7.5%的經濟成長率,但因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達40%,當大陸經濟走緩,台灣對其出口立即呈現緊縮的趨向。

     過去10年來,台灣對大陸出口佔比從民國90年的26%,成長至100年的40%,同時期對東協6國的出口佔比則從12%僅成長至16%,主要是因為這段期間,大陸經濟成長快速,以及台商對大陸大量投資的帶動,而對東協各國的出口則是自然成長 。

     然而這十年的發展和演變,台灣和東南亞各國的關係,其實已進展到一個讓我們無法忽視的階段,以下兩項趨勢尤其值得加以正視。

     其一,目前在台灣的產業外勞有24萬人,社福外勞有20萬人,這些外勞幾乎全來自東南亞各國,尤其台灣人民老化速度幾乎全球最快,許多家庭都有僱用社福外勞在家中共同生活,他們已是台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其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在話下。現在政府為鼓勵台商從大陸回流,對相關產業正要鬆綁增加引進外勞的比例,亦即未來會有更多的外勞來台灣工作。

     其二,根據內政部統計,2030年時台灣的25歲青壯年世代,將有近13.5%為新移民之子,而所謂的新移民之子,其雙親之一多半來自東南亞各國,這些新移民之子,除了本地語言外,多半還會使用原生國家的語言,這也是台灣多元族群融合的必然發展。

     今年以來台灣出口成長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政府當局也明瞭今後台灣的出口,不僅產品要分散,出口地區也要分散,才能避免歐美經濟衰退對台灣經濟造成太大的衝擊。而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台灣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往來,本來就有地理環境臨近的優勢,主管部門應可投入更多資源協助業界勤加耕耘。另外這些年的發展,也讓台灣和東南亞國家人民的關係更加緊密,今年以來的出口消長是否與此有關,值得再進一步研究。如果真是如此,我們就更要懂得善加掌握,進而成為拓展東南亞貿易的有利因素。

2012/10/19

哈佛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
          还能 做什   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Book review: 10倍速時代的啟發

More about 10倍速時代
這本書 1996年出版,值得一看再看,尤其是在企業服務的職場人.  
主要的故事是pc這個產業的變化.  今日這產業已經改變.  
PC 這一行以前是垂直整合,  一個 Brand, 上下游一條通, 例如王安電腦,迪吉多,IBM;  後來演變成水平整合, 每一個 parts都有競爭者, 各個segment皆有market leader, 專攻一塊領域, 做到最大最強,例如 做晶片的Intel,做電腦的Compeq, HP,DELL,做系統的微軟, 麥金塔.  一個行業一層,  每一層都有競爭者. 每一層都做到專業及最強,成本最低, 品質最好. 這是PC 水平分工的美好年代.

怎麼看到這種策略轉折點? 

沒有明確的時間日期,但卻漸漸發生.  企業的業務和財務經理對這種變化的反應最敏銳與直接. 越是指標領導廠商就越難調整以因應變化.  誰願意放下身段為外在環境而改變呢?  大咖的缺點就是不願意承認及接受現實. 在以前PC時代是這樣,在現在也很多台灣的大公司還是這樣.

以前Intel 是做B2B的生意, 往來無白丁, 客戶皆是大公司, 很體面, 
產業結構變了, 大公司老大當久了最難適應. 這很可以理解, 大公司幾萬人大家都很大, 誰會想跟一個車庫裡的整天上網的小咖談什麼?  但小咖如果有幾億消費者支持,  這問題就大了.

產業結構已改變,就會有贏家和輸家. 新的換掉老的, 好的換掉壞的, 例如蘋果早期的圖形介面,  新硬體無論造型和圖形介面皆比WINDOWS 的PC 稱頭多少倍; 但是PC 性價比極佳造就了整個PC產業,也造就了台灣經濟. 

現在軟體網路發展將會主導產業發展,硬體可以免費贈送, 並對消費者提供的服務收費. 這影響更大. 

關於DRAM這行,  Intel 看到價格戰的態勢. 轉折點:做科技還是做製造? 
在混沌不明的情況,討論方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因為這是全公司存亡問題, 走做了,走慢了, 後果就慘了. 沒有標準答案,不斷的分析資料 做研判, 跟手術一樣.  不斷理性的辯論 爭論,  宏碁不也是這樣嗎?  

DRAM  這一行 到現在台灣還丟不掉, 這本書是1996年, Intel就決定放棄記憶體. 台灣笨的可以.  Intel要"放棄DRAM 專攻微處理器", 這是多大的企業手術.  

真正的經理人其實是很冰冷的,絕對的理智客觀, 像是手術的執刀醫師,  目的只有讓企業生存.

要徹底了解新產品和新科技的長期潛力和重大意義. 其實 書裡就是點名網路這件事.  
網路影響企業架構和員工溝通表達的方式. 

台灣企業明顯沒有在網路上掌握到機會和價值. 看類股就清楚. 
網路經濟,台灣幾乎交白卷. 口說產業結構要調整,  做模具的黑手能隔天去寫程式嗎?  

轉變簡直就是要改 DNA,而且還來不及.  簡直要搞全民新生活運動,大躍進, 全民都有軟體知識和能力, 才有一個基礎環境, 才能針對每個需求設計軟體服務, 有足夠的台灣人能寫出軟體服務緊密滿足需求. 市場才抓得回來.

在企業發生轉折點時, 瞎忙是無用的, 忙什麼購併...說做不一致, 說要做,但又不改.,政治的攻防也無益.  調整的時間點很重要,在企業還現金滿手時調整 絕對比缺錢時才改變好太多.

"台灣現況,遲了" ,    

台灣需要一份新的產業地圖. 老闆要在新的產業結構裡填上具體細節. 企業的中階幹部才能運用其專業以察覺外部變遷, 做適當因應措施,以協助企業以順應環境變遷.

Intel是一個校園氣氛很濃的公司, 高階主管正經八百學習新技能和知識是一點都不奇怪. 
台灣企業應該觀摩這樣的學習文化. 
  • 重新調配是自己的時間, 
  • 學習軟體的一切事物. 
  • 重新調整資源分配及時間, 
  • 將策略目標展開成行動
連 Intel 的Andrew Grove,自己都說他要對網路 這領域多學習,多讀書; 
方向已經講的太明白了.  

企業要列出所有能與網際網路連結的事物 .  企業主管要在一段時間內適應軟體行業. 要投入經歷了解pc產業軟體廠商的經營策略. 要深度認識網路所有事物. 用email,用論壇, 一來一往溝通, 走動式的管理已被電子媒介取代. 不用走動 就能掌握情況.

連Intel 總裁都要多讀書.

閱讀地圖

歷史上人為書而瘋狂, 但現實裡, 愛書的人仍有但是越來越難尋. 一切知識的傳播都是靠書, 書靠印刷術的發明的普及與傳播. 書,權勢的權力還是在讀者, 有讀者,書才會有意義..